蒋经国归国受阻 老蒋拒见 毛福梅怒斥:心酸背后有何隐情?
蒋经国,这位曾在苏联度过了长达十二年的流亡生涯的青年,终于在1937年得以重返祖国。然而,他的归来却并未如他预期那般温馨,反而充满了曲折与无奈。蒋介石对他的冷淡,母亲毛福梅的沉默,舅舅的怒骂,这一切都源于他在苏联期间的一些“不当行为”。
西安事变后,中国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样,在苏联滞留多年的蒋经国也迎来了他人生的转折点。他鼓起勇气,向共产国际总书记和斯大林写信,正式提出了回国的请求。
很快,他收到了回信,要求他提供书面保证,承诺回国后不得参加托派活动,不与中共为敌。蒋经国毫不犹豫地写下了书面声明。然而,共产国际经过反复研究,最终还是决定不放他回去。理由是,老蒋这棵苹果树上结不出好果子,而蒋经国作为他的儿子,不管表现如何,他的根始终是不会变的。
失望之余,蒋经国并未放弃,他再次给斯大林写信,语气强硬地要求回国。与此同时,1937年2月15日,国内国民党召开会议,确定了与共产党重新合作的方针,并表示抗战的决心。与苏联的关系也开始缓和。
最终,斯大林拍板放蒋经国归国。他急切地来到中国驻苏联的大使馆,见到蒋廷黻,迫不及待地问道:“大使先生,您认为我父亲真心希望我回国吗?”他之所以这样问,是因为1935年他曾公开发表《给母亲的信》,批评了老蒋虚与委蛇,歌颂了共产党。但这封信是王明逼迫他写的,王明还以他的名义寄回国内一封措辞严厉的信,导致老蒋对儿子产生了成见。
为此,蒋经国忧愤不已,甚至住了十多天医院。然而,血脉相连,老蒋虽心中有芥蒂,但儿子归来足以抵消所有的不快。
1937年3月25日,蒋经国一家离开了莫斯科,4月18日终于回到了祖国。当轮船驶入熟悉的黄浦江时,他站在甲板上,思潮如涌,恍若一梦。
对于儿子的归来,老蒋兴奋异常。然而,随着日子的临近,他又想起蒋经国在苏联骂他的事,在4月13日的日记中,他还写道:“教子不慎,自坏家风,可痛可悲也。纬儿决不如此也。”
于是,蒋经国回来后,他给了儿子一个下马威,拒绝相见,甚至还大发雷霆。明明蒋廷黻和他说了,父亲早就委托帮办回国的事了,如今回来了,怎么又不愿见他了。
蒋经国脾气也倔,既然如此,那他就先回溪口去看自己生母。结果走也走不得,陈果夫、陈立夫、杜月笙、虞洽卿、张静江、王晓籁等老蒋的朋友圈几乎把他包围了,轮番来跟蒋经国进言,让他服个软,先向父亲道个歉。
两周下来,蒋经国意识到这样闹下去也不是办法,或许正如他们的劝谏,当前是要学习如何在夹缝中生存,在父亲、宋美龄和生母毛福梅之间,他必须要表态了。
于是他决定,先向父亲负荆请罪,然后再溪口与生母团聚,但这样的决定也少不了一顿骂。他向老蒋写了一封道歉信,老蒋也考虑得很周到,他们的第一次见面安排在杭州,他要先和儿子见个面,把继母宋美龄的事情和儿子沟通好,这样才方便他们“母子”见面。
在杭州市长周象贤的安排下,蒋经国一家三口在杭州西湖畔的西冷饭店安顿下来。4月25日,老蒋终于姗姗来迟,蒋经国一见父亲,就跪倒在地,老蒋的心一下就软下来了。
但他的面色仍保持着凝重,“父亲,经国不孝,请父亲恕罪!”,蒋经国边哭边说,妻子法伊娜和儿子爱伦也一起跪在地上陪着他掉眼泪。
老蒋也没有为难他,让他就座旁边的位置,妻子和孙子也一起坐了下来。蒋经国给父亲介绍了妻子和儿子,老蒋不自觉地将孙子抱在怀中。
在交谈中,老蒋问蒋经国:“这次回国来,你有何打算?”,蒋说:“我在苏联学的是政工和军事,后来进了工厂,当过厂长。这次回来,我愿在政治和工业两者之间择一,请父亲定夺。”
老蒋听后,也没有进一步谈论这个话题,只是说:“先回溪口老家去看母亲,休息休息再说。”
再之后,老蒋把儿媳妇的名字改为蒋芳娘(一说是方良),孙子的中文名定为蒋孝文,并重点和他谈了要见继母宋美龄的事情。
宋美龄也早就得知蒋经国回来了,早已在杭州的蒋公馆等候多时。“母子”二人初次见面,都比较客气,蒋称宋为“母亲”,并把从苏联带回的用乌拉尔大理石制成的装饰品送给老蒋,把波斯羊皮外套送给了宋美龄。
当然,宋也有回礼,她给了蒋芳娘一个大红包,又取了500大洋、法币支票十万元作为蒋经国夫妇的日常开支。
“一家人”总算是团聚了,老蒋在日记中写道:先母在在之灵,一定欣慰经国归来。
蒋经国在自己生日-农历三月十八那天,偕同妻儿回到了奉化溪口老家拜见生母毛福梅。他的归来,让整个溪口都震动了。
结果,他进门并没有看到母亲,而是先见到了舅舅毛懋卿,他说:“你姆妈等了你十多年,你说回来就先来见他,怎么不先来呢?”
毛福梅心里有气,为什么不第一个先来看亲娘呢?但所有的怨恨在看到儿子那瞬间也全都释然了,她朝思暮想的亲骨肉终于回来了,蒋经国一下跪倒在毛膝下,喊一声“娘”,她也顾不得那么多了,搂着儿子就哭。
三天后,毛福梅按乡规旧俗为儿子和媳妇补办了婚礼,全家沉浸在欢乐之中,这也是她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