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古代人物 >

历史探秘:十二重地·二十三大险 家乡上榜否?

时间:

一、关中——五关

关中之地,背倚雄伟的黄土高原,面向绵延的秦岭山脉,东临广阔的中原腹地,西接辽阔的河西走廊,四周山河环绕,构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北有雄壮的萧关,南有险峻的武关,东有著名的潼关和函谷关,西则有险要的大散关,五关环抱,守卫着这片土地,易守难攻,其地理位置之优越,实为世间罕见。

关中腹地,坐拥八百里关中平原,这里是咸阳、长安等历史悠久的古都所在地,也是泾水、渭水蜿蜒流淌之地,水源充沛,农业发达,被誉为最早的天府之国。张仪曾献上连横之计,赞誉关中为天府雄国,其地位之崇高,甚至比成都平原的天府之国还要早百年。张良也曾劝告刘邦定都长安,用“金地千里”来形容关中的富饶。

因此,关中之地,自然而然地成为了兵家必争之地,帝王发家开基的摇篮。

1、武关

关中若欲直接穿越秦岭,抵达长江流域的襄樊,必经武关。武关位于秦岭的一条狭长谷道之中,易守难攻,因此显得尤为重要。

昔日,白起从咸阳进攻楚国的郢都,便是秘密走此道,经蓝田,过武关,直达南阳,奇袭襄阳。刘邦最初进入关中为王,也是绕道武关,依靠张良的重金贿赂才得以顺利通过。

2、潼关、函谷关

潼关、函谷关位于关中通往中原的交通要道——“崤函通道”上,此通道由黄河河道冲击而成,是由北部的中条山和南部的秦岭余脉,“两山夹一河”形成的天然峡谷。战国时期,秦国与魏国争夺河西之地,必先争夺此地;秦国的六国合纵也是在此地。

“崤函通道”全长五十多公里,东头是函谷关,西头是潼关。历史上发生在两关的重大战事高达60余次。“常驻重兵,少则数万,多则几十万”,这段峡谷在军事上的作用被历代君主所铭记,当然也对此地能避则避。当年刘邦宁愿绕远路,走武关,也不想走此地。南北朝时期,东魏攻西魏,宁愿走有重兵把守的黄河古渡口蒲津渡,也要绕过潼关天险。崤函通道的险要由此可见一斑。

3、散关

由关中到隔秦岭相望的汉中,有四条狭窄的谷道,其中最主要的一条是陈仓道,关中一侧的出口就是散关。其他几条如傥骆道,是三国时期才修筑,由少部分栈道、大部分山路构成,路况极差,而以子午谷奇谋出名的子午谷通道则太过凶险,没几人敢走。

所以,散关几乎是关中到汉中的必经之路。韩信暗度陈仓,诸葛亮出川就多次走此路。

4、萧关

萧关位于关中盆地西北部,坐落在西域甘肃通向关中的一个狭长谷底之中,直接防御西域少民对关中的进攻威胁。

二、上党——两关

上党地区是古代四大塞地之一,由长治盆地和泽州盆地组成,东西被太行山脉和太岳山脉夹在中间,南边则是王屋山。

上党西出太岳可以进入关中盆地威胁长安,往东越过太行山可直接进入中原威胁邯郸。往南出王屋山谷口则直面黄河,中原洛阳就在眼前。作为一个如此重要的十字交通要道,上党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战国时期秦赵两国就为此举国大争。

上党作为四塞之地,西有上党关,东南有壶关,还有一个军事重镇长平。廉颇守长平守了三年,赵括守了三个月,就被战神白起坑杀了四十万降卒,使赵国几十年都喘不过气来。

1、上党关

上党关位于屯留境内的摩诃岭上,是上党西通平阳的古道必经之路,也是上党的西大门。上党关山高地险,关城雄伟,东西两侧还有吴寨、华寨、边寨等要塞关卡为其屏障,易守难攻。

2、壶关

壶关位于长治东南,是南下进入中原腹地的重要关隘,也是上党地区的东大门。北有百谷山,南有双龙山,两山夹峙,形似壶口。

三、襄樊——三关

襄樊位于连接北部关中盆地、南部长江中下游平原(荆州江夏)、西部四川盆地汉中盆地、东部中原腹地的十字大动脉上,是中国古代中西部地区最为重要的军事重地。

从襄阳沿汉江逆流而上可以进入汉中,不过水流有些急,一般人不敢走这条水道。西北经武关,过蓝田可到关中长安。

从襄阳向北经南阳,过谷道可直达洛阳,春秋楚庄王问鼎中原走的就是此路。往北过南阳,经两山之间的方城通道可直抵中原,威胁许昌、开封,关羽水淹七军威震华夏,北上襄樊吓得曹丞相要迁都,原因就在于此。

汉水连贯襄樊与长江,襄阳沿汉水顺江而下可达武汉,控制长江中下游。自古自襄樊越秦岭北进关中较难,越大巴山西进也不易,但顺汉水南下却非常便利,当年晋灭吴之战,益州刺史王浚就由汉水后发先至,直攻建业,抢了大将王浑的灭吴之功。

苏代在策划合纵时,就曾谈到秦自汉中下汉水击郢鄢之地的便利:“汉中之甲,乘船出于巴,乘夏水而下汉,四日而至五渚。”

如果从襄阳南下随州,然后经大别山北上中原,或者由中原经义阳南下武汉,走长江水道攻石头城,则需经过大别山与桐柏山之间的著名三关——九里关、平靖关、武胜关。

三关中的武胜关为中国十大名关之一,历来为南北抗衡之地,行师必由之道。南北朝时期,梁、魏为取得关隘的控制权,曾在三关相持,反复争夺数十年,最终导致“三关尽毁”。五代时南平政权又以山为障,凿山成隘,重建武胜关。后忽必烈率军渡淮河,攻武胜关,宋军凭关据守半年有余,攻不得克,后因戍兵弃关南逃,方越关南下逼宋求和。

四、川蜀——剑门关

川蜀之地,被誉为“金角银边草肚皮”中的四大金角之一,自古就有天府之国的美誉,秦国得此富甲七国,老蒋据此抗了小日本整八年。

蜀地也是四塞之地,所谓“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论山川险固,无如四川。青藏高原巍峨其西,秦巴山地横亘其北,巫山分布其东。这些山脉今日徒步尚且困难,放在古代那就是绝对的禁地。

而在盆地内部又是一片平地,河流密布,交通条件比较好。涪江、沱江、岷江、嘉陵江纵贯期内,成都与江州(重庆)是其中最重要的两个水运枢纽和军事重地。

川蜀往东过三峡,沿江而下可到长江中下游,石头城对于川蜀来说简直就是不设防的小姑娘。往北经剑门关、五丁关,走1500公里的金牛道,经阳平关可到汉中。往东北走米仓道,可翻越米仓山,直抵汉中郡治南郑。

蜀地被四面大山包围,等于是“自带护甲”,所以险关要隘并不多,只有一个剑门关最为出名。

剑门关位于四川盆地北部边缘,大、小剑山中断处,是“蜀之门户”,此关为三国时所建,诸葛亮在大剑山中段,依崖砌石为门,筑栈道30里,并设关守卫,故又称“剑阁”。

剑门之险为天下险关之最,两旁断崖峭壁,峰峦似剑,两壁对峙如门,有“剑门天下险”之美誉。李白就称赞:“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五、汉中——两关

汉中地处关中之南,巴蜀之北,北面的秦岭高峻险拔,南面的大巴山浑厚绵长,两列山脉平行耸立,东西横亘,以为南北之屏障。汉水贯穿其中,“川原尽沃野,天府如关中。”

汉中北有陈仓、褒斜、子午等古道和仙人、斜谷、骆谷等谷口可以据险;南有金牛、米仓等古道和阳平、五丁等关隘可以扼守。粮草丰盈,险关庇蔽,进可攻,退可守。

汉中相比川蜀、关中唯一的缺憾就是面积过小,承载能力有限,只能作为两者争霸天下的辅助、缓冲之地,而不能作为帝王将相厉兵秣马、养精蓄锐、拓展疆土的根据地。

1、阳平关

阳平关位于汉中盆地西部,北边是秦岭,南面是大巴山、米仓山,是川陕间最重要的关隘之一,也是汉中的西大门,无论是关中走陈仓道进攻汉中,还是川蜀走金牛道进攻汉中,都需要经过此关。

虽然川蜀由米仓道进攻汉中可绕过阳平关,但米仓山太过于险峻,米仓道相比金牛道,要难走百倍,并不是进攻汉中的首选。当年的汉中之战,刘备在阳平关下受制于夏侯渊,宁愿率军强渡汉水,再冒险翻越米仓山西北段,绕过阳平关,也不愿走米仓道。

2、五丁关

五丁关位于剑门关以北,金牛栈道之间,为秦巴蜀道之咽喉要塞,古来兵家必争之险关要隘。相传是秦惠文王进攻蜀国,用五头藏有金豆的石牛引诱蜀王派五丁力士劈山开岭所修筑,故称“五丁关”。

六、幽云十六州——七关

所谓的幽云十六州,指的是幽(北京)、云(大同)、蓟(天津)、涿(保定)、蔚(张家口)等十六州,它们分布在太行山脉周边,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由于位处长城一带,幽云十六州一直充当着抗击游牧民族的前沿阵地,而且也是中原王朝除河套平原以外最重要的养马之地。

但是如此险要的地方,却因为石敬瑭的一己之私,拱手送给了契丹,导致契丹势力进入中原腹地。北宋就是在少数民族的包围中建国的,许多重要关口皆掌握在辽人手中。北宋真心不易!

1、蔚州(宣府、张家口)

宣府和张家口位于居庸关西北,太行山的山谷中,一起组成了北京的西大门,主要防御从草原上来的像匈奴、蒙古、辽等少数民族。

2、云州(大同)

位于大同盆地的交通要道上,向南可以攻打雁门关,沿桑干河河谷向东可以进攻宣府,向北可以抵抗少数民族。

3、偏关、宁武关、雁门关(俗称外三关)

古代为了抵御北方少数民族的进攻,中原政权在北方不断设险置关,除了幽云十六州以北的外长城以外,还在代州至古北口一线修筑了蜿蜒1000多公里的内线长城。

以内长城为界,形成了中原防守的外边与内边。在河北境内设紫荆、倒马、居庸三关,称为内三关。在山西境内,设偏关、宁武、雁门三关,称为外三关。

外三关之中,偏关为极边,最西北;雁门为冲要,最靠近内线;而宁武介于二关之间,形势最为重要,“控扼内边之首”。

偏关由于有黄河天险,只有冬季骑兵才可踏冰而过。雁门有“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之说,以山为天险,骑兵难以突破。只有宁武关所靠的恢河是季节性河流,在断流季节,骑兵可沿河谷挥师南进,直抵关下,所以宁武关是三关中爆发战争最为频繁的关口。

外三关相互配合,互为犄角,北抵黄河北岸的少数民族,南下太原可直抵关中,东北可达大同,攻击北京,所以非常重要。当年李自成出关中渡黄河,沿晋中谷地突破雁门关、宁武关后,大同、宣府吓得直接投降,农民军几乎兵不血刃的包围北京,灭亡明朝。

4、居庸关、倒马关和紫荆关(俗称内三关)

内三关处在太行山脉东部的山谷中,是北京的西大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防御着西北方来的少数民族。当年土木堡之变就发生在离居庸关100公里的土木堡。

5、平型关

地处恒山和五台山山谷之中,位于内三关和外三关之间,地势险要,控制着太原盆地、大同盆地和华北之间的交通要道,过了雁门关、平型关,就可以经灵丘和飞狐峪进而攻打紫荆关和倒马关,进而威胁北京。

七、太原盆地

太原地处大同盆地和关中盆地之间,既是帝王将相的开基之所,又是连接燕代之地与关中的战略要冲,是古代三大边防重镇之一(另两个是大同和河间),当年李渊就是在太原起兵,进而南下关中,占领长安的。后来东魏的高欢攻击西魏也是多次经太原,过黄河古渡口,绕过潼关天险攻击关中。

八、辽西走廊——山海关

东北与中原之间,由于横亘着燕山山脉,交通极不便利,只有辽东湾西岸的一条西南——东北走向的狭长平原,即辽西走廊,相对比较平坦。

因为这个原因,辽西走廊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东北地区如果有强大的势力想入主中原,不拿下咽喉之地的辽西走廊,是不太现实的。

但要想拿下它又极为不易。因为辽西走廊地势狭长,一侧是渤海湾,另一侧就是巍峨的燕山山脉,全长185公里,而且还有“天下第一关”山海关和军事重镇锦州。

1、山海关

山海关是明长城东北最重要的关隘之一,素有“边郡之咽喉,京师之保障”之称,山海关周长4千米,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