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茅庐奇缘:刘备缘何折服诸葛亮 鞠躬尽瘁忠心铸就
与三顾茅庐的故事并无瓜葛,成年人的世界,彼此之间无需强求,这一切皆源于双方自愿的选择,这就是所谓的你情我愿。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我们得知刘备曾三次亲往拜访诸葛亮,方才得以相见。然而,这三次拜访,究竟是否每次都见到诸葛亮,或是三次中仅见一次,这个问题一直引人猜测。从“乃见”的表述来看,恐怕是刘备历经三次拜访,才终于见到了诸葛亮。
刘备的三顾茅庐,不过是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态度的体现。当初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刘备便对徐庶说:“让他来吧。”然而徐庶却表示,诸葛亮与众不同,只有刘备亲自前去拜访,他才会愿意相见。
当时的刘备,虽已年近半百,但江湖上闯荡多年,名声在外。他是曹操口中的天下唯二英雄,袁绍、刘表的座上宾,更是天下公认的仁义之人。同时,他还是一方势力之主,虽然没有根据地,但地位显赫。
相对而言,诸葛亮只能算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仅在荆州稍有名声,且年仅27岁,还未经历社会的磨砺。让刘备这个年近半百的老将放下身段去拜访一个年轻的未出茅庐的诸葛亮,这绝非一般人所能做到。
在今日,这相当于让一家创业公司的老板去邀请一个刚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加入公司,只因有人推荐这位年轻人是个人才。而刘备愿意去见诸葛亮,正是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体现,说明他愿意放低身段,招揽人才。
诸葛亮愿意跟随刘备出山,同样表明了他愿意投身创业的态度,双方一拍即合,成就了千古君臣佳话。事实上,即使没有三顾茅庐,诸葛亮也会主动投奔刘备,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诸葛亮出身官宦世家,他的祖先曾是汉朝的司隶校尉,父亲诸葛珪曾任东汉末年的泰山郡丞,叔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尽管诸葛亮自称布衣,但经常自比管仲、乐毅,这是他心中的抱负,希望能够出将入相,创立一番事业。
这样的人,绝不会甘心一辈子耕种,而是时刻准备着出山。刘备见到诸葛亮后,诸葛亮便为他制定了《隆中对》战略规划。显然,这不是诸葛亮见到刘备后临时想出的,而是在出山之前,经过多次考察与思考的结果。
要制定《隆中对》战略,就必须了解天下政治形势,了解曹操与孙权的现状,更要了解刘表、刘璋等人的现状。在当时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想要了解这些资讯,要么四处游历,要么广交好友,古代与今日不同,没有一定的资源与财力,根本无法做到。
诸葛亮一定会在刘备召唤他时出山,因为隆中对战略已经为他量身定做。这说明诸葛亮在此之前就已经打算投靠刘备,他一直在等待刘备的到来。至于为什么刘备要等到207年才请诸葛亮出山,这其中必有复杂的原因。
诸葛亮显然不会投靠刘表,刘表就在荆州,如果诸葛亮想投靠,早就投靠了。隆中对中提到刘表的荆州是刘备可以夺取的。同样,诸葛亮也不会投靠曹操与孙权,从隆中对中可以看出,孙权是被联合的,而曹操则是刘备的主要敌人。
207年是曹操平定北方的最后一年,他远征乌桓,刘备曾建议刘表偷袭曹操的后方,但刘表并未同意。等到曹操平定北方之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稍微懂点政治的人都会明白,曹操接下来会把目光投向南方,而荆州首当其冲,也就是说曹操接下来要攻打荆州了。
诸葛亮选择刘备,是深思熟虑的结果。如果刘备还没有请诸葛亮出山,那么不出意外的话,诸葛亮就要主动出山去找刘备了,因为到了这个时候,如果诸葛亮还未投靠刘备,等到曹操南下,就没有机会了。
在荆州隐居的这些年里,诸葛亮除了规划战略,还积极进行政治投资,与荆州士族联姻。他娶了荆州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承彦与刘表是连襟,两人的妻子是亲姐妹,都是荆州大族蔡讽的女儿,蔡讽还有个儿子叫蔡瑁,曾协助刘表平定荆州七郡。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庞山民是庞统的堂兄弟,庞统与诸葛亮有亲戚关系。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房陵太守蒯祺,蒯祺与蒯越、蒯良是同族兄弟,后者协助刘表平定荆州七郡,蒯氏是襄阳豪族。
诸葛亮在荆州编织的这张人际关系网,并非仅仅为了观赏,而是为将来治理荆州埋下伏笔。刘备夺取荆南四郡后,诸葛亮开始管理四郡,收取赋税,发展基层组织,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谋画之中。
刘备与诸葛亮的相遇,并非一厢情愿,也不是刘备用三顾茅庐感动了诸葛亮,而是双方蓄谋已久的结合,更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的君臣关系,是双方自主选择的结果。这就像如今找工作一样,用人单位选择了你,你也要考虑自己是否愿意去,不同的是,诸葛亮为了辅佐刘备,已经在荆州隐居十来年,并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