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六将揭秘:关张赵马黄 三边将谁与争锋?
在三国历史的长河中,刘备的六位杰出将领才干,其中一位与关羽齐名,另有五位则选择了投奔曹操,他们均得到了曹操的器重,成为了曹魏的重要人才。若这六位将领皆效力于刘备,恐怕刘皇叔不必在白帝城托孤,蜀国也绝不可能成为第一个被灭亡的国家。
刘备,亦称刘皇叔,其性格如何?史书中对他的评价颇多,但总体而言,他被认为是宽厚仁爱,知人善任,百折不挠。正因刘备具备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他才能广纳英才,最终成就霸业。
尽管汉室最终未能复兴,但刘备无疑是一位合格的君主。那么,刘备为何未能成功复兴汉室呢?究其原因,不过两个字——人才。
以刘备东征孙权之事为例,若当时法正尚在,或有人能替代其位,刘备恐怕就不会在夷陵之战中被陆逊击败,更不会在火攻下毫无还手之力。
夷陵之战的失败,源于刘备战略失误,导致全局崩溃,最终无奈在白帝城托孤。若当时刘备有合适的军师指点,夷陵之败完全可以避免。因此,总结起来,刘备的失败完全是由于人才匮乏所致。
刘备虽然得到了卧龙、凤雏、刘巴、法正以及五虎上将,却错失了六位大将才。在这六人中,至少有两位是全能型人才,还有一位是无敌的先锋大将。
然而,这六位将领都不愿追随刘备,那么刘备究竟做错了什么?为何他们都不愿跟随刘备呢?
以下列举了六位不愿跟随刘备的大将才,他们为何看透刘备,不愿与其共创天下?
第一位是陈群,曾任曹魏尚书令、兼镇军大将军、中护军、录尚书事,从其职位可以看出,陈群并非等闲之辈。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陈群最初是跟随刘备的,后来发现刘备太过自以为是,于是投奔曹操。
陈群曾在公元194年担任刘备的别驾,陶谦临终前将徐州让给刘备,刘备欣然接受。但陈群私下多次建议刘备不要入主徐州,因为袁术和吕布都对徐州虎视眈眈。然而,刘备并未听从陈群的建议,最终导致徐州之败。陈群认为刘备虽能识人用人,但固执己见,难以成大事。公元199年,陈群投奔曹操,任参丞相军事。
在曹魏政权建立后,陈群历经曹操、曹丕、曹叡三代,官至司空,为曹魏政权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若陈群一直效力于刘备,刘备在夷陵之战时定会听从其建议,避免失败。
第二位是陈登,字元龙。陶谦去世后,陈登力挺刘备入主徐州,并认为徐州是发展之地。但刘备入主徐州后,未能处理好与袁术和吕布的关系,导致失败。陈登看透刘备的实力和为人,决定投奔曹操。公元197年,陈登与曹操定下里应外合之计,成功除掉吕布。曹操任命陈登为广陵太守,陈登在广陵一带建立起崇高的威望,并成功击退孙权的进攻。陈登用兵知虚实,遇事不慌,是一位难得的将才。
第三位是田豫,字国让。刘备担任豫州刺史后,田豫离开刘备,理由是照顾年迈的母亲。不久后,田豫投奔曹操,并劝说鲜于辅也投奔曹操。田豫离开刘备时,只是找了一个借口,足以证明他已看透刘备成不了大事。田豫判断刘备成不了大事的标准,或许是刘备的地盘和将才。
第四位是牵招,字子经。牵招与刘备有深厚的交情,在史料《孙楚牵招碑》中记载,牵招与刘备结义之情甚至早于关羽和张飞。然而,牵招认为刘备无法成就大事,最终投奔曹操,成为曹魏著名的边关大将。若牵招和田豫一直效力于刘备,关羽和魏延将得到得力的帮手,荆州和汉中也将万无一失。
第五位是张鲁,字公祺,最初是汉中的割据军阀。刘备入蜀后,张鲁对下属说:“宁为曹公作奴,不为刘备上客。”这足以证明刘备在张鲁心中毫无影响力。张鲁不愿加入刘备集团的原因有两个:一是刘备假仁假义,二是刘备的地盘太小,无法容纳张鲁。因此,张鲁将所有物资留给曹操,将空城汉中留给刘备。
第六位是庞德,曾是马超的副将,武力值足以与魏延抗衡。在襄樊之战中,庞德与关羽单挑,互有胜负。后来,庞德射伤关羽,赢得主动权。但关羽利用汉水击败于禁七军,生擒庞德。于禁选择投降,但庞德誓死不降,怒骂刘备不是曹操对手。关羽见庞德是难得的将才,利用马超和庞德之兄庞柔劝说庞德投降刘备,但庞德不为所动,最终被关羽所杀。庞德在公元215年左右投奔曹操,马超选择投奔刘备,庞德却选择投奔曹操。这表明庞德不愿与刘备共事,原因可能在于他认为刘备和马超本质上相似。
总的来说,牵招、田豫、陈登三人皆可镇守边关。陈群是一位优秀的军师,既能识大局,又能处理内务。庞德是一位难得的先锋大将,其能力不在魏延之下。若刘备得到这六位将领,蜀国历史或将改写。对此,各位看官朋友如何看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