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世界历史 >

刘备三顾茅庐:缘何诸葛亮忠诚至死?

时间:

与三顾茅庐无关,我们都是成年人,彼此之间并无谁可以强迫谁,这纯粹是一场基于双方意愿的交易。

在《三国志·诸葛亮传》中,有这样的记载:先主屡次拜访诸葛亮,总共三次,方才得以相见。是刘备三次拜访,每次都得以见到诸葛亮,还是三次拜访,却只见到他一次?从“乃见”的表述来看,更倾向于理解为刘备三次拜访,却仅与诸葛亮相见一次。

刘备的三顾茅庐,不过彰显了他的一片诚意。当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时,刘备便回应道:“让他来吧。”然而徐庶却表示,诸葛亮此人非凡,唯有刘备亲自前往邀请,方能得见。

当时的刘备,年近五十,虽未成就一番伟业,却在江湖上历练多年,名声远扬。他是曹操口中的天下英雄之一,袁绍、刘表的座上宾,天下人共认的仁义之士。

与此同时,刘备也是一方势力之主,尽管缺乏稳固的根据地。

相较于刘备,诸葛亮尚且年轻,未涉江湖,只在荆州略有名气,且年仅27岁,尚未经历社会的洗礼。

让刘备这位年近半百的老将放下身段,去拜访一个年仅27岁、毫无社会经验的年轻人,实非寻常人所能做到。

若放在今日,便如一位创业公司的老板邀请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加入公司,仅因有人推荐该年轻人是人才。

刘备肯去拜访诸葛亮,足以看出他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态度,显示出他愿意放下身段,招揽人才。

诸葛亮为刘备量身定制的隆中对战略,也说明了他愿意出山创业,双方一拍即合,成就千古君臣佳话。

事实上,即使没有三顾茅庐,诸葛亮也会主动投靠刘备,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记载:“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於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诸葛亮出身于没落世家,其祖辈曾担任汉朝司隶校尉,其父诸葛珪曾任东汉末年泰山郡丞,其叔父诸葛玄被袁术任命为豫章太守。

诸葛亮虽自称布衣,实则出身官宦世家,他谦虚地称自己只是耕地,实则常以管仲、乐毅自比。

管仲为春秋时期第一名相,乐毅为战国名将,诸葛亮自比他们,是想成就一番事业,绝不会让自己终老于田亩之间。

这样的人,绝不会甘于一生耕作,而是时刻准备着出山。

刘备见到诸葛亮后,诸葛亮便为刘备提出了《隆中对》战略,这显然不是一时冲动,而是在出山之前,经过多次考察与深思熟虑的成果。

要制定《隆中对》战略,就必须了解天下政治形势,包括曹操与孙权的现状,以及刘表、刘璋等人的情况。

在当时通讯不发达的年代,想要了解这些信息,要么云游四方,四处打听,要么广交好友,聊天打听。古代与现今不同,若没有一定的资源与财力,根本无法了解天下形势。

诸葛亮必定会出山

最为关键的是,这个《隆中对》战略是为刘备量身定制的,这说明诸葛亮在此之前,就已经打算投靠刘备,他一直在等待刘备的到来,至于为何刘备要等到207年才请诸葛亮出山,其中必有复杂的原因。

诸葛亮显然不会选择投靠刘表,刘表虽在荆州,若诸葛亮想投靠,早已投靠。隆中对中提到刘表的荆州是刘备可以夺取的。

诸葛亮也不会选择投靠曹操与孙权,从隆中对来看,孙权是被联合的,曹操则是刘备的主要敌人。

207年是曹操平定北方的最后一年,这一年曹操远征乌桓,刘备曾建议刘表偷袭曹操的后方,但刘表未同意。

等到曹操平定北方之后,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稍微了解政治的人都会明白,曹操接下来会把目光放到南方,而荆州首当其冲,也就是说曹操接下来会攻打荆州。

诸葛亮选择刘备,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如果刘备没有请诸葛亮出山,那么不出意外,诸葛亮就会主动出山寻找刘备,因为到了这个时候,若诸葛亮还未投靠刘备,等到曹操南下,便再也没有机会了。

诸葛亮在荆州隐居的这些年,除了规划战略,也未曾闲着,他在荆州进行了大量的政治投资,与荆州士族联姻。

诸葛亮娶了荆州名士黄承彦的女儿,黄承彦与刘表是连襟,两人的妻子是亲姐妹,都是荆州大族蔡讽的女儿,蔡讽还有个儿子叫蔡瑁,协助刘表平定荆州七郡。

诸葛亮的大姐嫁给了庞德公的儿子庞山民,庞山民是庞统的堂兄弟,庞统与诸葛亮有亲戚关系。

诸葛亮的二姐嫁给了房陵太守蒯祺,蒯祺与蒯越、蒯良是同族兄弟,后者协助刘表平定荆州七郡,蒯氏是襄阳豪族。

诸葛亮在荆州编织的这张复杂的人际关系网,并非徒有其表,而是为将来治理荆州埋下伏笔,刘备夺取荆南四郡后,诸葛亮开始管理四郡,收取赋税,发展基层组织,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谋画之中。

刘备与诸葛亮的相遇,并非偶然,也不是刘备用三顾茅庐感动了诸葛亮,而是双方早已蓄谋已久的结合,更是天时、地利、人和造就的君臣关系,是双方自主选择的结果。

这与现今找工作无异,用人单位选择了你,你也要看自己愿不愿意去。不同的是,诸葛亮为了辅佐刘备,已在荆州隐居十数年,并做了充分的准备,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