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古代时间轴 >

商鞅变法辉煌,死后声誉却两极——历史评价谜团

时间:

在后世的评价中,商鞅的形象呈现出鲜明而复杂的两极分化。一方面,有人对他推崇备至,赞誉有加;另一方面,也有人对他横加指责,诋毁无遗。

西汉时期的御史大夫桑弘羊对商鞅的评价颇具代表性。桑弘羊在评价商鞅时,高度赞扬了他的政治才能和治国方略。他认为,商鞅在秦国担任丞相期间,内修法度,严刑峻法,整饬政教,使得奸诈之人无处遁形。同时,商鞅在外部推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如收取山泽之税,使国家富强,百姓安居乐业。在商鞅的治理下,秦国器械精良,物资丰富,军队装备充足,能够不劳民伤财地对外征伐,开拓疆土。桑弘羊的评价,无疑是对商鞅的正面肯定。

同样,西汉著名经学家刘歆也对商鞅给予了高度评价。刘歆认为,商鞅在变法过程中,一心为国,不谋私利。他注重农业发展,鼓励百姓耕织,使国家富强;同时,他重视军功,奖励战士,提高军队战斗力。在刘歆看来,商鞅的法治思想,使得国家法制严明,社会风气纯正。

然而,与上述正面评价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司马迁在《史记》中对商鞅的评价却极为负面。司马迁认为,商鞅天性刻薄,残忍少恩,他游说秦孝公时,凭借的是虚饰的言辞,而非自身的真才实学。司马迁指出,商鞅在位期间,刑罚公子虔,欺骗魏将公子卬,不听赵良的规劝,足以证明其残忍少恩。司马迁的评价,反映了儒家与法家之争。

与司马迁持相似观点的还有儒家代表贾谊。贾谊在《治安策》中批评商鞅违背礼义,背弃伦理,导致秦国风俗败坏。贾谊认为,商鞅的新法推行两年后,秦国的风俗日益败坏,如富有家庭儿子长大后分家,贫穷家庭儿子到富人家中当上门女婿等。

在汉武帝独尊儒术之后,对商鞅的负面评价越来越多。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商鞅的变法没有成效。事实上,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为秦国打下富国强兵的基础,为后来的秦始皇统一天下奠定了基础。

商鞅的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得罪了百姓、贵族和国君,但他的严格执法却使秦国社会风气好转,治安稳定。然而,商鞅的严格执法也使他成为百姓心中的酷吏,遭到部分民众的仇恨。

《史记》记载,商鞅在秦惠文王时期被车裂,而秦国人并未对他表示同情。这主要是因为商鞅执法严苛,对犯罪者毫不留情。在法家看来,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使是贵族犯法,也要受到处罚。

尽管商鞅在后世名声不佳,但他的变法成果却不容忽视。商鞅的变法,为秦国带来了富国强兵,为秦始皇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因此,商鞅的名声争议,其实是对其变法成果的一种反映。

在我看来,商鞅是一位具有争议的历史人物。他既有优点,也有缺点。但不可否认的是,他在秦国变法的过程中,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正如毛主席所说:“商鞅之法,良法也。”在历史的长河中,商鞅的名字将永远被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