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古代人物 >

司马曹操未称帝之谜:听天由命与弑君之别

时间:

易中天曾对曹操未称帝的原因进行了剖析,他认为曹操之所以不称帝,是因为他信奉天命,有着一种听天由命的哲学。曹操曾言:“若天命在吾,吾为周文王。”易中天据此解释道,若天命属于曹家,曹操愿效仿周文王,让儿子曹丕继承帝位;若天命不属曹家,则不涉足帝位之争。

然而,我认为这种观点有待商榷。称帝并非仅仅听天由命,而是一个有着严密流程的政治行为。在赤壁之战之前,曹操便开始加紧篡位进程,他先是改革了三公制,将其改为丞相制。三公制旨在分权,而丞相制则集中权力,使丞相成为百官之首,仅居皇帝之下,有利于曹操独揽大权。

此外,曹操还拥有了“参拜不名、剑履上殿”的特权。所谓“参拜不名”,即曹操的名字受到尊重,上殿时只需报官职,无需报名。而“剑履上殿”则意味着曹操可以穿着鞋子,带着宝剑上殿面见皇帝,这是无上的荣耀。

然而,这些举措尚不足以证明曹操的篡位意图。真正具有实质性的篡位行为是曹操被封为魏公。荀彧因反对曹操封公而神秘去世,此事与曹操脱不了干系。

曹操被封为魏公后,便可以建立自己的公国和宗庙。魏公国独立于汉帝国之外,曹操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国家和封地,具备了代汉的资本与条件。公元216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王,魏公国升级为魏王国。曹操出行时开始依照天子仪式,还要进行警戒。此时,曹操除了未正式称帝外,待遇与皇帝无异。

从公元216年曹操封王,到220年曹操去世,期间四年多,曹操为何未称帝?显然,并非易中天所说的听天由命。曹操篡位的过程已经完成,只需逼迫汉帝禅让,即可完成篡位。但曹操却未这么做,这并非听天由命,而是有意识的选择。

曹操曾表示自己愿效仿周文王,周文王未曾称王,而是由儿子周武王追封。曹操此举意在效仿周文王,不称帝王,将帝位传于儿子。

曹操之所以不称帝,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 曹操务实,不追求虚名。

曹操是一个务实的人,他成为魏王后,虽无皇帝称号,却成为最高统治者。曹操历来重视实际利益,不在乎虚名。例如,他推行“唯才是举”,打破了当时重视道德、出身的常规,重视人才能力。又如,他提拔倡伎出身的妻子卞夫人为正妻,体现了他的务实。

  1. 曹操曾明确表示不当皇帝。

曹操在《述志令》中明确表示,自己不想当皇帝,只想成为齐桓公、晋文公那样的诸侯王。他向天下人公布此事,旨在洗清篡位的谣言。

  1. 曹操不愿承担骂名。

曹操深知许多人认为他会篡位,暗中骂他。如周瑜、刘备、赵云等人均曾对曹操进行过负面评价。曹操不愿承担骂名,因此未篡位称帝。

与曹操不同,司马昭一直渴望称帝。然而,由于以下三个原因,他未能成功:

  1. 曹髦用死阻止司马昭称帝。

曹髦曾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不愿像汉献帝一样屈服于司马氏,想用自己的死来阻止或延缓司马氏代魏的进程。然而,曹髦在攻打司马昭时被亲信贾充手下的成济所杀,实际上是他主动求死。

  1. 篡位流程未完成。

曹髦在位时,多次下诏封司马昭为晋公,加九锡,但司马昭推辞不接受。这让他显得道德高尚,为篡位积累美德。然而,曹髦的死打断了这一进程。

  1. 寿命问题。

司马昭在位时,多次从晋公升为晋王,却因寿命问题未能称帝。他若能像父亲司马懿那样长寿,或许能顺利篡位。遗憾的是,司马昭仅活了5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