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无严嵩 海瑞死谏何去?大明风云再起
嘉靖帝并非是那种仁慈宽厚的君主,在他长达数十年的帝王生涯中,他所诛杀的大臣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
自左顺门血案爆发以来,朝堂之上弥漫着一片阴霾,言官们的声音逐渐被压制,到了嘉靖晚年,几乎没有大臣敢于直面挑战嘉靖的权威,毕竟,人总是畏惧死亡的。
然而,在嘉靖四十五年,一位名叫海瑞的六品户部主事,却敢于向嘉靖皇帝呈上一封奏书,对嘉靖进行了严厉的指责。
嘉靖帝虽然自负、狂傲、独断专权,但在面对海瑞的指责时,他竟然没有像以往那样直接将海瑞处死。
如果当时的首辅还是严嵩,海瑞或许早已命丧黄泉。严嵩曾言:“与皇帝为敌者,我来对付。”若严嵩代替嘉靖处理海瑞,那么恶名将会落在严嵩身上,而嘉靖只需在幕后装作不知,既保全了自己的名声,又出了心中的一口恶气。
当时,若严嵩倒台,徐阶成为首辅,他可能就不会像严嵩那样愿意“牺牲”海瑞。从赵贞吉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朝堂之上对迎合嘉靖的态度是十分反感的。
这个时候,嘉靖帝可谓是孤独至极,身边只剩下陈洪,而陈洪已经倒向了裕王,不再全心全意为嘉靖效力。
海瑞这位小官员,虽然官职不高,但名声却很大,被誉为清官,在百姓心中更是被誉为“海青天”,不可替代。不杀海瑞,嘉靖帝还能得到虚怀纳谏的美名;若杀了海瑞,必定会引起天下震动,得不偿失。
事实上,在历史上,嘉靖帝对海瑞这样的清官还是比较欣赏的。在他临终之时,曾下诏书给穆宗皇帝,其中就提到了海瑞。
嘉靖帝肯定了海瑞的品德,向穆宗皇帝推荐了海瑞,并称他为“国之利器”,希望将来有机会能够重用他。
总之,嘉靖帝并非那种被怒气冲昏头脑、不顾一切的皇帝。虽然心中愤怒,但他还是担心留下骂名。海瑞虽然能力出众,但在官场中,他被视为清流、一代诤臣,这也是嘉靖帝默许的道德模范。他可能没有想到,在大殿上被骂得狗血淋头;但忍耐一下,至少在这件事上能留下一个好名声。
后来,嘉靖帝让内阁给海瑞拟个罪名,但徐阶等保海瑞性命的官员,并没有先例可以借鉴。最后,他们引用春秋大义,将君臣比作父子,认为父亲犯了错误,儿子应该劝谏,没有定成死罪,便将海瑞关押在诏狱中。
其实,对于明朝的一些极端言官来说,骂皇帝能将皇帝骂得丧失理智,一怒之下将其杀死,反而满足了他们的心愿。
嘉靖帝也清楚自己寿命不长,这一辈子为了身后名不知操了多少心。他不能在临死之前因为一时泄愤,成为杀忠臣的昏君,这反而成就了海瑞忠臣清官的美名。
事实上,海瑞对嘉靖帝还是十分忠心的。在嘉靖帝驾崩后,他喝了狱卒送来庆贺他逃出生天的一杯酒,得知嘉靖帝驾崩的消息后,痛哭流涕,认为自己在国丧期喝酒庆贺十分不忠。
对于海瑞来说,死亡并不可怕,他敢于指责嘉靖帝,也做好了最坏的打算。然而,他指责嘉靖帝,终究是为了他心目中的天下。
整部电视剧并非是昏君与忠臣的对抗,而是海瑞心目中的天下为公与嘉靖心中的天下为私的根本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