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城易主 天下尽握:司马懿掌控中枢 权势双全
在历史的长河中,司马懿的高平陵政变,无疑是一段充满权谋与策略的篇章。他看似仅是掌控了都城,实则已牢牢把握了中央军的兵权与政治的核心。
在高平陵政变之前,司马懿虽无显赫官职,却暗中培养了一支三千人的死士队伍,这成为了他发动政变的基石。《晋书·帝纪第二章》中记载:“初,帝阴养死士三千,散在人间,至是一朝而集,众莫知所出也。”这所谓的三千死士,极有可能是司马氏的宾客、宗族、佃户,以及私下招募的亡命之徒。他们平日散布民间,一旦有事,便迅速集结,成为司马懿起兵的重要力量。
司马懿的长子司马师,时任中护军,掌管着一支禁军。在高平陵政变时,司马师率领军队驻守司马门,这是通往皇宫的大门。司马懿则借助郭太后的名义,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占领了武库和洛水浮桥。
政变的爆发,并非司马懿一人之力。朝中众多高官纷纷支持他,司马懿命令司徒高柔代理曹爽大将军职务,占据曹爽营地;又令太仆王观代理中领军职务,占据曹羲营地。在曹魏的兵制中,大将军是全国武装力量的最高将领,由曹爽担任,他本人拥有一支3000人的军队,自曹爽与司马懿辅政以来,便掌握着曹魏中央军的兵权。
曹爽作为大将军,不仅手握中央军兵权,他的弟弟曹羲担任中领军,统帅禁军中的中垒、中坚二营;另一个弟弟曹训则担任武卫将军,统帅禁军的武卫营等。司马师的中护军同样可能统帅了一路禁军,而曹爽之所以让司马师统帅,或许正是政治妥协的结果。
在高平陵政变中,曹爽将两位弟弟带出洛阳城,前往高平陵,这为司马懿提供了可乘之机。他依靠三千死士和司马师手中的禁军,关闭了洛阳城门,控制了整个城市。
不久后,司马懿要求曹爽投降,并在洛水发誓,只收回曹爽的兵权,保留其富贵。尽管桓范曾劝曹爽征发屯田兵,带着皇帝到许都,以大将军名义号令天下勤王,但曹爽兄弟不敢反抗,最终投降。
司马懿不仅控制了皇帝,还掌握了京城禁军与中央军,从而掌握了军政大权。那么,为何司马懿控制了都城洛阳,就能掌控整个曹魏天下呢?
首先,司马懿手握兵权。在曹魏的军制中,中央军是主力,听命于朝廷,负责对外征战与平叛,这支军队被司马懿所控制。其次,边防军虽然实力强大,但分布在各地,难以形成合力。再者,屯田兵和郡县兵实力较弱,且调动权也掌握在朝廷手中。
其次,司马懿手中还有皇帝这张王牌。有了皇帝,就能以皇帝的名义调动一切资源,这是真正的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司马懿的领导下,曹魏天下无人敢反抗,他控制了都城,也就控制了兵权与政治中心,从而掌控了整个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