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晃轻松击败关羽之谜:营帐叛徒暗助 襄樊之战真相揭晓
在历史上著名的襄樊之战中,关羽的败北显得尤为可疑。当徐晃成功击退关羽的攻势后,曹操不禁发出一声感慨:“我行军三十余载,即便是听闻古往今来善于用兵之人,也未曾有人能如我徐晃一般,长驱直入敌阵。” 这句感叹透露出曹操对徐晃战术的疑惑,而他本人似乎也不甚明了徐晃究竟是如何突破关羽精心布设的十重鹿角的。
那十重鹿角,究竟意味着什么?在古代,鹿角是主将用以阻挡敌骑冲杀的重要防御工事,通常由削尖的树枝组成,埋设在营地四周,因其粗大而难以正面突破。然而,在襄樊之战中,徐晃竟能轻易突破关羽的十重鹿角,这让曹操感到困惑,也引发了那声感叹。
关羽,字云长,是刘备麾下的首席将领,被誉为武圣,被众多三国名臣谋士尊为万人敌。在襄樊之战中,他凭借多年亲自训练的荆州兵马,一度将曹仁击溃,生擒曹操派遣的援军主将于禁,斩杀副将庞德,声威震慑华夏,甚至让曹操一度考虑迁都。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关羽在襄樊之战的中后期,竟被曹魏大将徐晃轻易击败,最终导致关羽走麦城,在临沮突围时身边仅余十数骑。那么,关羽究竟败在哪里?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襄樊之战的规划。公元219年5月,关羽在汉中之战胜利后,便策划北伐襄樊,留下了糜芳镇守江陵,傅士仁守公安,并在长江边修建烽火台以备东吴袭击。关羽精心准备,率领荆州军主力进攻吕常镇守的襄阳和曹仁镇守的樊城。关羽所率领的兵力大约有两万,可调用的总兵力约有三万,其中一万人留于荆州以防备孙吴。
关羽的目标是先取襄阳,再攻樊城,以打开曹魏中原的大门。然而,曹操迅速派遣大将于禁和庞德前来救援,于禁惧怕关羽,而庞德却在阵前与关羽单挑,发誓要为曹操报仇。在激战中,庞德射伤关羽,但关羽在养伤期间,利用汉水的暴涨生擒于禁,斩杀庞德,围困襄阳,取得了一定的胜利。
关羽抽调荆州精兵,意图借助汉水的暴涨攻下襄阳和樊城。史料《资治通鉴》记载,关羽在八月份利用汉水泛滥之际,将曹操的七军淹没,生擒于禁,收降三万降卒。
然而,就在此时,曹魏大将徐晃率兵前来支援,关羽却遭遇了离奇的败退。徐晃在阳陵坡布阵,关羽则驻扎在偃城。徐晃挖壕断其后路,迫使关羽退走,并最终占据偃城。
徐晃在稳定曹仁之后,等待曹操的援兵。曹操派遣了十二个营的兵力支援徐晃,总计约两万五千人。徐晃利用声东击西的策略,声称进攻围头,实则攻打四冢。关羽率领五千骑兵与徐晃交手,假装败退,企图在鹿角中击败徐晃。
然而,徐晃却毫不犹豫地率领大军进入鹿角,并迅速突破关羽的包围。这一突破,令人疑惑不解。徐晃是如何打破关羽十重鹿角的?一般来说,进入敌人的包围圈都是凶多吉少,但徐晃不仅突破了鹿角,还将关羽击退。
这一离奇的败退,唯一合理的解释是关羽营中出现了叛徒。史料记载,在徐晃攻打关羽十重鹿角之时,关羽军中的傅方和胡修战死。傅方是南乡太守,曾投奔关羽;胡修则是前荆州刺史。他们二人在关羽得势时归顺,但最终却在战场上战死。
傅方和胡修的战死,可能导致其手下士兵溃散,从而让徐晃有机可乘,打破关羽的十重鹿角。若非如此,徐晃凭借一己之力,打破五重鹿角已是极限,更不用说十重鹿角。
在关羽败退之后,无奈只能向西撤退。此时,孙权已占据荆州数郡,关羽成了末路英雄。最终,关羽在临沮被斩杀,留下了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