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禅投降真相揭秘:廖化道出不敢与邓艾交战五大原因
刘禅,这位蜀汉后主,是否真如世人所言,是扶不起的阿斗,一个无能为力的皇帝?抑或,他在邓艾挥师伐蜀的关键时刻,为何不战而降,拱手将成都城池交出?
公元263年,曹魏名将钟会、邓艾、诸葛绪分三路大军伐蜀,而当时的刘禅,不仅轻信宦官黄皓的谗言,不进行任何战略部署,甚至将大将军姜维排斥在外。当邓艾奇袭阴平时,坐镇成都的刘禅几乎毫无防备。
诸葛瞻战死之后,刘禅才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此时,他手中尚有大约一万的兵力,但在深思熟虑之后,刘禅却选择了放弃抵抗,选择了投降。他的第五子刘谌曾竭力劝谏,认为应联合所有可战之力,对抗邓艾,即使不能取胜,也应与国家共存亡。
然而,刘禅对刘谌的劝谏置若罔闻,反而怒斥刘谌不识天道。最终,刘谌无奈之下,将自己的妻子斩杀,并在刘备的神庙中自尽。
《汉晋春秋》记载,北地王谌愤怒地说:“若理穷力屈,祸败必及,便当父子君臣背城一战,同死社稷,以见先帝可也。”然而,后主刘禅并未采纳,最终被迫献上玺绶。从史料记载来看,刘禅当时的决策确实令人费解。成都作为天府之国,虽然诸葛瞻战死,但姜维手中仍有六万大军,加上成都的万余守军,至少还有一战之力,并未到国破家亡的境地。
那么,刘禅为何会主动投降邓艾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五个致命因素,老将廖化对此心知肚明。
这五个原因究竟是什么,导致刘禅选择向邓艾投降?
首先,成都的存粮不足。成都虽然被誉为天府之国,但在蜀国大将军姜维多次北伐的过程中,成都的粮食消耗巨大。尤其是在费祎去世后,姜维加大了对曹魏的进攻力度,所需的军用物资更是成倍增加。
当邓艾偷渡阴平时,诸葛瞻火速率领万余精兵前往阻敌,但在面对邓艾大军时,诸葛瞻却选择放弃绵竹和雒城要道,选择在平原上与邓艾决战。诸葛瞻为何会如此行事?很可能是因为军中粮草紧缺。
其次,蜀国的后勤补给中心涪县被邓艾攻破。邓艾在偷渡阴平时,挑选了精兵万余人,意在打蜀国一个措手不及。结果正如邓艾所料,在穿越阴平小道时,他几乎一路畅通无阻。在江油,蜀国守将马邈直接投降邓艾,使得邓艾不仅得到了兵力的补充,还得到了粮草的补充。
史料《三国志·邓艾传》记载:“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油,蜀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由此可见,马邈在邓艾大军未至之前便投降,使得邓艾得以攻破涪城绵竹,从而掌握了蜀国北部地区的粮草辎重。
第三,兵力无法与邓艾相比。成都的兵马大多是御林军,与邓艾所率领的精兵相比,根本无法抗衡。邓艾在攻破江油后,得到了兵力和粮草的补充,其实力得到了质的提升。而成都的兵力大约只有两万左右,诸葛瞻在绵竹已经消耗了一半,对于刘禅来说,手中的兵力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残。
第四,蜀国战将极度缺乏,无人愿意与邓艾交战。刘禅在邓艾犯境后,四处寻找战将,却发现无人可用。最终,他只能让女婿诸葛瞻上场,但诸葛瞻的才能与父亲诸葛亮相比,实在是天差地别。在诸葛瞻战死后,成都没有可以出战的大将,所有的武将要么年老,要么病弱,如廖化等人。
第五,蜀国的经济已经无法支撑大规模的战事,厌战情绪高涨。蜀国总人口在魏、蜀、吴三国中最少,兵力约为12万,户口28万,总人口约94万。然而,刘禅投降时,蜀国的钱财仅有四十余万,金银各二千斤,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这点钱财实在是杯水车薪。
显然,蜀国国力空虚,根本无法支持大型战事。加之姜维连年北伐,导致蜀国内部厌战情绪高涨,尤其是益州本土人士。邓艾突然杀入,更是打了刘禅一个措手不及。在兵贵神速的原则下,刘禅只能选择妥协。
此外,蜀国内部一直有反叛势力,百姓生活困苦,一旦被逼上绝路,很容易走极端。在诸葛亮时期,尚且可以压制这些势力,但到了姜维时期,他的能力已经无法压制蜀国内部势力。最终,黄皓、阎宇等人将姜维孤立,使得他不得不在沓中屯田避祸。汉中的快速沦陷也与蜀国的经济状况有关。
综合来看,刘禅当时的情况确实非常糟糕。加之他宠信宦官黄皓,作为一国之君,他竟然如此堕落,更不用说臣下了。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刘禅选择了投降邓艾。如果运气好,他不仅自己能善终,而且子孙也可能得到善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