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斗民族之谜:俄罗斯好战不擅战?
俄罗斯,被誉为战斗民族,但这并非单纯指其天生具备好战的特质。若要用一句话概括俄罗斯这个战斗民族,那么便是:“他们好战却不善战,却确实是与战争同生共长的民族。”
为何称俄罗斯民族为好战的民族?
追溯俄罗斯民族的起源,自其诞生之日起,他们便未曾与战争绝缘。13世纪,莫斯科公国的诞生与蒙古金帐汗国的征服几乎同步,俄罗斯民族亦在这时诞生。伴随民族的出现,战争也随之而来。
首先,从14世纪到15世纪,莫斯科公国历经推翻蒙古金帐汗国的战争。在这段历史中,他们曾为金帐汗国效力200年,缴纳重税,最终积蓄力量,摆脱了蒙古的统治。
随后,在15世纪到18世纪,莫斯科公国及后来的沙俄,陆续征服了喀山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哈萨克汗国、克里米亚汗国等鞑靼汗国。
再者,从16世纪到19世纪,沙俄与奥斯曼土耳其展开了长达200多年的俄土战争,与瑞典王国交战8次,与伊朗交战2次,与波兰立陶宛交战至少4次。
此外,1853年到1856年,沙俄与英法土等国爆发克里米亚战争。1904年到1905年,沙俄与日本交战,这两场大战几乎将沙俄推向崩溃的边缘。
由此可见,沙俄自诞生至覆灭,无时无刻不在战争或备战之中。然而,人们不禁要问,战争需要大量资金,他们究竟依靠什么支撑长期战争?
支撑俄罗斯民族长期战争的,正是占国内总人口90%以上的农奴。这些农奴辛勤劳作,养活了沙俄的高层,使他们得以发动对外战争。
这无疑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因为沙俄的科技水平相对落后,生产力低下。为了维持国家的正常运转,唯有不断压榨这些农奴。因此,沙俄内部绝大多数人都是农奴。
当内部资源不足以支撑战争时,他们只能不断对外征战,征服周边的小民族,将他们变为俄国的农奴,以此维持帝国的运转。
然而,为何俄罗斯民族并不善战?
如果他们善战,那么他们的好战性尚可理解。但若他们不善战,却依然好战,这无疑对国家来说是一场灾难。
俄罗斯民族本身并不善战。有人可能会反驳,俄罗斯曾击败过法国和德国,怎能说他们不善战?
实际上,无论是击败拿破仑还是希特勒,都离不开天时地利人和。特别是在寒冷的环境下,俄罗斯民族得到了巨大的助力。面对比德法弱小的对手,如果没有寒冷的环境,俄罗斯未必能取得胜利。
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苏芬战争。苏联作为大国,面对芬兰这个小国,本应轻松取胜。然而,在苏芬战争中,苏联不仅未能击败芬兰,反而战损是芬兰的四倍之多。
同样,沙俄在征服亚洲部分的楚科奇人时,也遭遇了挫折。尽管沙俄常备军数量远超楚科奇人,但长达120年的战争,沙俄始终未能征服楚科奇人。
至于克里米亚战争和日俄战争,更是俄罗斯民族不善战的典型代表。如果说日俄战争由于调度问题导致失败尚可理解,那么克里米亚战争在家门口作战,却差点被对方击败,这的确令人难以置信。
不善战并不意味着没有战斗力,俄罗斯民族依然拥有一定的战斗力,但并非那种十分善战的民族。真正善战的民族,应该是能够以较少的兵力,击败较多对手的民族。而俄罗斯民族总是依靠人数优势,这对国家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
比如一战时期,俄国累计出兵1580万人,二战时期,苏联累计出兵3460万人。这样的数字,绝大多数国家都无法比拟。仅靠人数优势赢得战争,能说是善战吗?更何况一战还以失败告终。同时期,沙俄60万人马,却挡不住德国20万大军,这就是差距。
好战不善战,为何又是为战争而生的?
俄罗斯民族,虽然好战不善战,但他们的历史进程中,几乎离不开战争。似乎一旦失去战争的加持,这个民族的底色便会失去光泽。
俄罗斯的音乐和文学,虽然具有独特性,使得这个民族显得更加立体,但这些实际上都是外来品。可以说,俄罗斯民族没有自己真正的音乐、文学,这些东西在俄国发展起来的时间太晚。
俄国的音乐,虽然可以追溯到9世纪,但那时的俄国尚不存在,只有基辅罗斯。直到15世纪,沙俄才出现,而当时沙俄并没有音乐的概念。直到18世纪初,音乐才逐渐在俄国兴起,这得益于地中海地区的东正系宗教音乐为俄国注入了音乐的概念。
俄国的文学,虽然独树一帜,涌现出一大批文学巨匠,如陀思妥耶夫斯基、屠格涅夫、托尔斯泰等。但俄国文学之父普希金,是19世纪初将俄国文学推向高峰的,而他的作品大多数是以法文书写的。
文学、音乐,乃至艺术,在18世纪、19世纪才逐渐在俄罗斯兴起,这些都只能为俄罗斯这个民族增添一些色彩。俄罗斯真正的底色,还是战争。
这个民族自诞生之日起,便从未与战争分离。从昔日仅有2万平方公里的莫斯科公国,到后来拥有280万平方公里的沙皇俄国,再到19世纪末拥有2280万平方公里的俄罗斯帝国,这一路走来,俄罗斯民族始终在战争或备战之中。
尽管不太擅长战争,但他们善于挑选对手。向东扩张时,面对的都是一些小国,如西伯利亚汗国,总人口也只有20万左右。向西扩张时,虽然战争激烈,但俄国的领土总是反反复复,一会儿占领,一会儿失去。向南扩张时,沙俄面对的对手是奥斯曼帝国、清朝、波斯,以及中亚各大汗国。即便如此,俄国对这些地区的扩张也极其有限,并未完全征服核心区域。
自13世纪开始,直至如今,俄罗斯民族始终与战争打交道。没有战争,这个民族便失去了灵魂。
近现代的表现,也足以证明这一点。俄国在近现代,实际上也与战争密不可分。两次世界大战中,俄国都是主角之一。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苏联更是通过战争,将俄国带到一个俄罗斯族从未达到的巅峰:世界霸主之一。
此后的俄国,并未因胜利而休养生息,而是继续在战争及备战的道路上前行。比如,与捷克、匈牙利、阿富汗、东大等国的战争。苏联解体后,俄国又与车臣、格鲁吉亚以及如今的乌克兰等国家交战。
不打仗的时候,苏联也致力于发展军事,其军工产业在世界首屈一指,甚至让美国也望而生畏。军工产业,不正是为战争做准备吗?因此,俄国并未离开战争。
有人说,与美国相比,俄罗斯民族不算好战。然而,美国并非一个民族,而是一个由各民族组成的移民国家,没有明显的民族概念。美国可以是英格兰人、爱尔兰人、日耳曼人、犹太人的后裔当家,但无法说他们这个民族好战,因为这是一个大杂烩,且没有深厚的历史。
俄罗斯是一个民族,俄国是以俄罗斯民族为主体发展起来的国家。从古至今,这个国家始终与战争相伴,难怪被称为战斗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