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印刷术历史 >

凤阳劫因:李自成起义军行动之谜揭秘

时间:

在明朝的尾声,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如同狂澜翻涌,横扫了中国的大片土地。他们的征程,被赋予了无数传奇的色彩,而其中对凤阳的攻克,更是引发了世人的广泛关注。那么,在这背后,又隐藏着怎样一段波澜壮阔的故事呢?

让我们回溯到1640年的那个夏天,李自成与高迎祥、张献忠等英雄豪杰聚首一堂,依照荥阳大会的战略部署,他们一路向南,向着东南方向奋勇前进。他们接连攻破密县、上蔡等地,不久便抵达了汝宁府。在这里,他们兵分两路,高迎祥带领一路军队从新蔡、寿州直指凤阳,而李自成与张献忠则东进,直取颍州。

先来说说高迎祥这一路,他率领的部队历经艰辛,从新蔡、寿州一路向凤阳进发。李自成和张献忠这边,则向东进军,直取颍州。颍州守军以知州尹梦鳌、通判赵士宽为首,还有致仕兵部尚书张鹤鸣的协助,他们誓死守卫。

农民军在城外架设火炮,对城内发起了猛烈的炮击。城内的守军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攻势,显得措手不及,很快便溃不成军。城破之后,那些官员们表现出了极高的气节。尹梦鳌一家七口遇难,仅有幼子幸存,而官印也未曾丢失。赵士宽在城陷之后,仍在招募勇士,誓死抵抗,最终力竭投河,其妻子亦随之上吊自尽,两个女儿亦步其后尘。

至于张鹤鸣,虽然年事已高,却也未能幸免于难。他被农民军捉住后,倒悬于树上,成为射箭的靶子。他的儿子张大同抱着父亲尸体痛哭,也被农民军所杀。张鹤鸣的弟弟张鹤胜也因为“骂贼”而丧命。

在农民军中,有一个士兵对张鹤鸣喊道:“你还能再用皮鞭抽打我的脊背吗?”这句话道出了不少农民军士兵曾经是明军的身份。

李自成到达寿州后,与高迎祥汇合,继续向凤阳进发。他们派遣了300名精兵,有的假扮成商人,有的扮成车夫,潜入凤阳。这些人在凤阳四处买卖,分散在各个旅店。还有的扮成僧人、道士,在城中四处游走,摸清了凤阳驻军的底细。

凤阳,作为明朝的“龙兴”之地,朱元璋的父母便安葬于此。朱元璋幼时家贫,父母去世时只能草草安葬。后来他登基称帝,便将凤阳皇陵修建得格外宏伟。

明朝在凤阳一直驻有重兵,设有中都留守司,管辖八卫和一个千户所,还有班军、高墙军、操军和护陵新军。此外,还有一巡抚和镇守太监。

当农民军逼近凤阳时,一些大臣预感到凤阳可能将面临危机。南京兵部尚书吕维祺上奏请求朝廷提前做好防备,然而朝廷却毫无动静。

令人费解的是,凤阳的百姓对明朝皇帝并无太多感情,他们反而期盼着农民军的到来。他们主动向农民军提供情报,告知哪些地方有富人,哪些地方没有驻军。

崇祯八年元宵节那天,凤阳百姓正在欢度佳节,农民军却突然杀到。他们趁着大雾,悄无声息地进入了城内。当地的守官还蒙在鼓里,直到有人报告农民军来袭,官员们才知道真相。

扫地王和太平王率先抵达,随后李自成和张献忠带领大队人马也赶到。他们直接放火烧毁了皇陵享殿。凤阳留守朱国相、千户官陈弘祖等人仓促迎战,结果被农民军打得溃不成军,纷纷战死沙场。李自成还将龙兴寺付之一炬。

农民军占领凤阳后,将知府颜容暄杀死。李自成下令拆毁“凤阳高墙”,释放了宗室犯人。他们还挖开了皇陵的墓葬,企图破坏“龙兴”的风水。

农民军在凤阳举起了“古元真龙皇帝”的旗帜。这背后究竟有何深意?有人说他们想要恢复元朝,有人说他们是为了给被明朝取代的元朝复仇。实际上,农民军此举或许只是因为古代的迷信,他们认为自己并非“真龙皇帝”,于是试图借助古代的“真龙皇帝”来壮胆。

农民军在凤阳尽情地发泄对明朝皇帝的仇恨,不仅焚烧宫殿建筑,还烧掉了陵区松树三十余万株。他们对明宗室成员进行了屠杀,有的甚至剖开孕妇,将婴儿刺在长矛上。

张献忠抓到十二名善于弹唱的小太监,让他们奏乐伴酒。李自成也向张献忠索要小太监,但张献忠不肯,两人为此险些反目。

凤阳失陷的消息传到京师后,崇祯皇帝震惊不已。他立即罢免经筵,素服避殿,遣官告天地社稷,亲自前往太庙哭祭。兵部尚书张凤翼惊恐万分,上书请罪。崇祯皇帝命他“戴罪视事”。凤阳巡抚杨一鹏被下狱处死,巡按凤阳御史吴振缨被逮捕,流放边地。

崇祯皇帝发布了“罪己诏”,虽然表达了对百姓的同情,却并未真正解决问题。农民军在凤阳停留了三天,然后离去。李自成和高迎祥一同西行,返回了陕西。

从李自成起义军攻克凤阳这一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历史的发展充满了变数。农民军的行动改变了明朝的命运,也让我们对历史有了更深刻的思考。#体验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