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丕让贾诩三公之位引孙权嘲讽 真相揭晓
时间:
在黄初元年的钟声敲响,公元220年,曹丕篡夺了汉室江山,登上了帝位,从而宣告了曹魏政权的正式建立。在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曹丕亦正式封拜贾诩为太尉,使其成为了东汉(后为曹魏)朝廷中的三公之一。然而,这一任命却引来了意想不到的嘲讽。原来,曹丕的这一举措,遭到了吴王孙权的戏谑(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且听本鬼一一道来。
追溯至刘秀登基之后,他推行了“虽置三公,事归台阁”的改革,使得尚书台成为了朝廷的核心机构,而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实权相应下降。尽管如此,刘秀仍为三公保留了三项政治待遇:首先,三公的地位尊崇,仅次于外戚掌控的大将军和不常设的上公;其次,他们负责总领外朝政务;最后,他们拥有对地方官的考核权。
东汉时期,是士族的形成与崛起的时代。在这一时期,三公逐渐演变成了朝廷为那些名满天下的士族领袖所设立的荣誉职务。因此,在两汉以及曹魏初年,三公的任命有着两条惯例:一是出任三公者,往往是声名显赫的大士族,或者是皇室宗亲;二是出任三公者,在士族阶层乃至天下人中都应具备良好的道德口碑。
贾诩,出身于姑臧贾氏,虽然并非寒门庶族,却也并非天下闻名的大士族,只能算得上是中等士族。然而,他在董卓之乱后所引发的“文和乱武”事件,使他在士族阶层和天下人眼中留下了重大的道德污点。《三国志》的注者裴松之曾对贾诩评价道:“且攸、诩之为人,其犹夜光之与蒸烛乎!”
综上所述,贾诩被封为三公,显然并不符合两汉和曹魏初年的政治惯例,这也正是孙权嘲讽的原因所在。值得一提的是,“昔魏文帝用贾诩为三公,孙权笑之”这一记载,源于荀勖劝谏晋武帝司马炎时的一番话。此言中,不排除荀勖有所夸大或伪造历史之嫌,而《三国志》中对此并无相关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