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怀直言:我对刘少奇和周总理有不同看法
彭德怀将军素以性情率直著称,言辞间无不透露出坦荡之姿。在1953年9月,他更是不避锋芒,直面毛主席,就刘少奇和周恩来总理提出了几项疑问。
此番问询的导火索,源自三个月前高岗对薄一波新税制改革的猛烈抨击。1953年6月,中央财经会议召开,高岗便以此为契机,对薄一波的新税制改革进行了猛烈的批评。
然而,高岗此举不过是虚晃一枪,其真正意图乃是要将薄一波背后的刘少奇和周恩来总理拉下马,取而代之。此事一时之间闹得沸沸扬扬,连毛主席也得知了此事,遂将彭德怀叫到面前,询问他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彭德怀坦言,自己对“新税制”并不了解,因此不便多言。但关于刘少奇和周恩来总理在历史上的某些作为,他心中仍存有疑虑。
他的疑虑主要分为三点。首先,关于1945年的华北座谈会,会上批判了彭老总发动的百团大战,认为彭老总未经中央军委同意便擅自发动战役,且战术上未执行八路军的游击战术,导致八路军部队损失惨重,甚至引起了日本人和国民党的重视,给抗日根据地带来了巨大困难。在这次会议上,彭德怀遭受了极大的委屈,直至毛主席亲自出面为他洗刷冤屈。彭德怀认为,这次批判是刘少奇领导的,是不公道的,不符合实事求是的态度。
其次,关于刘少奇在1946年提出的“和平民主新阶段”,彭德怀认为其对国共“和平”存在不切实际的幻想,最终证明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和平并非靠等待而来,而是靠战争打来的。
再次,关于毛主席决定抗美援朝时,刘少奇持反对态度,至少没有坚定地支持毛主席,后来对抗美援朝的支持力度也不够大。
此外,彭德怀对周恩来总理也提出了三点意见。首先,周恩来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犯过错误,虽然主要责任在博古和李德,但作为“三人团”成员之一的周恩来,也应承担一定的责任。尤其是在处理萧劲光一事上,黎川失守并非他的责任,却要拿他开刀,幸得有人求情才未遭枪毙,在这件事上,周恩来负有相当的责任。
其次,周恩来对抗美援朝的支持力度不够,在抗美援朝初期,前线物资供应极度匮乏,战士们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许多人饿死、冻死,造成了大量非战斗减员,让彭德怀痛心疾首。他曾专门回国向周恩来反映情况,但在周恩来主持的会议上,众人都在强调自己的困难,称无力再支援前线,彭德怀愤怒之下拍案而起,怒吼道:“你们这也困难,那也困难,难道志愿军就不困难?!就你们爱国,难道志愿军不知道爱国?!你们去前线看看,战士们吃的什么,穿的什么!现在第一线部队的艰苦程度甚至超过长征时期,伤亡了那么多战士,他们为谁牺牲?为谁流血?战士们死的、伤的、饿死的、冻死的,这些都是年轻的娃娃呀,难道国内就不能克服困难吗?!”在彭德怀的怒吼下,众人终于答应尽力支援前线,周恩来总理还亲自带着大家做炒面,缓解了前线的粮食问题。
最后,彭德怀认为,周恩来总理过于“事务主义”,作为一个国家的总理,应该抓大事、谋大局,具体事务应让下面的人去做,而周恩来却事必躬亲,连一点小事也要亲自抓,既累了自己,也让下面的人得不到锻炼。
这就是彭德怀提出的关于刘少奇和周恩来总理的三个意见,应该说都是客观存在的。他能当面向毛主席提出这些问题,也体现了他光明磊落、毫无心机的优秀品质。
毛主席对他的话表示了肯定,并建议他找时间当面向刘少奇和周恩来总理说明。后来,彭德怀真的去找了刘少奇和周恩来总理,说了这三个意见。刘少奇和周恩来总理也都是胸怀宽广之人,不但没有怪罪他,还主动承认错误,并向彭德怀表示了感谢。
应该说,这才是我们党内提意见的正确方式,对哪个人有意见就直接说出来,而不是当面不说,背后乱说,甚至搞阴谋诡计。这也是彭德怀与高岗的不同之处。
可惜,等到庐山会议后,彭德怀的这件事又被“揪”了出来,说他是高饶反党集团的人,与高岗沆瀣一气,但这已是后话了。
(参考资料:《彭德怀传》《死亡联盟:高饶事件始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