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颇告急 哈马失守大马士革危在旦夕 天子守国门
在2024年11月29日的清晨,叙利亚的叛军如潮水般涌入了阿勒颇的城门。时至今日,转眼间,仅仅过了六天,直至12月5日,他们竟然奇迹般地攻下了哈马。这样的速度,无疑让人瞠目结舌,难以置信。
目前,大马士革的城池面前,只剩下霍姆斯这一座重要的城市尚存。一旦霍姆斯城池失守,大马士革的命运将岌岌可危,其未来堪忧。
不得不承认,此次叛军的攻势之猛烈,似乎预示着一场新的风暴即将席卷叙利亚。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叙利亚当局的军队在抵抗上显得力不从心,几乎是毫无抵抗之力地放弃了阿勒颇和哈马两座大城市。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这一切,似乎与巴沙尔总统前往莫斯科寻求援助有关。据俄罗斯媒体的报道,在2024年11月27日,叛军发动了对阿勒颇的攻击。仅仅一天之后,也就是11月28日,巴沙尔总统就带着家人匆忙前往莫斯科,入住在奥霍特尼里亚街的四季酒店。然而,关于他是否携带家人同行,目前尚存在争议。由于这一消息仅来源于俄罗斯的部分媒体报道,其真实性仍有待进一步的证实,我们只能静待后续的消息。
这场事件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我认为,这很可能是叛军行动之所以如此迅速的关键所在。
总统带着家人出走,谁还愿意拼死抵抗?
如果巴沙尔总统只是正常外出寻求援助,那么他只需带上相关工作人员即可。然而,这一次他却带着家人一同前往,这不禁让人产生疑问:他是不是不打算回来了?他是去求援,还是去避难?
不论真相如何,一旦这种猜测在军中传播开来,那无疑是对军心的致命打击。叛军若能抓住这一点,大肆宣传,那么巴沙尔总统想要回归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人心是最难挽回的,获得人心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而失去人心,往往只是一瞬间的事。
显然,巴沙尔总统并未妥善处理这一问题。
首先,巴沙尔总统不应该在叛军刚刚攻入阿勒颇时就急于前往莫斯科求援。毕竟,当时叛军距离大马士革还有很远的距离,他完全可以在国内稳坐钓鱼台,指挥战斗。一出事就匆忙求援,这显得他这个领导者太过急躁,缺乏稳重。
其次,巴沙尔总统外出求援时,不应该带上家人。尽管这一消息尚存疑,有待进一步查证。如果报道属实,那么他是否考虑过将士们的感受呢?他们的家属都还在国内,一旦战败,他们的家属都可能面临清算。作为领袖,他却在关键时刻带着家人离开,这让将士们心中如何想?
此外,巴沙尔的行程不应该被泄露。最糟糕的是,巴沙尔带着家人入住莫斯科四季酒店的消息,竟然不胫而走,还被俄罗斯媒体公之于众。这不是在给叙利亚的局势火上浇油吗?
更为令人费解的是,消息已经传扬了数日,巴沙尔总统作为叙利亚的最高领导人,却对这些事件保持沉默。就连他是否已经回国,都是一个谜。
这一系列的操作,无疑暴露出相关人士的历史知识储备不足。若他们稍微了解一些中国历史或世界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就不可能犯下这样的错误。尤其是中国历史,那是必须熟读的,因为人类历史上所能发生的事情,几乎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太阳底下并无新鲜事,只是换上了不同的外衣罢了。
“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
回顾历史,这让我想起了许多人对明朝的评价,那就是:“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前一句讲的是明朝永乐帝朱棣,他将都城从南京迁至北京。因为当时明王朝的主要对手都在北方边境,朱棣用“天子守国门”的策略,激励身边的将士保家卫国。他们看到皇帝亲自带着家眷镇守国门,还有什么理由抱怨?
后一句讲的是明朝崇祯帝朱由检,在明朝即将被李自成所灭时,他没有选择逃离京城,而是在煤山殉国。这足以彰显明朝君主的气节。
正是凭借这种精神,明朝深入人心,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虽然明朝的疆土或许不是历代最大的,但明朝君主的气节,却是令人敬佩的。
有这样的君主在,将士们才能拼死用命。就比如崇祯帝,他本来有机会逃跑,但大臣们全都拦住了他,并告诫他,所有人都可以跑,唯独他不能。
崇祯帝问:“为什么啊?我也想活命啊!”大臣们回答:“我们跑了,对天下大局没有任何影响,您老跑了,那大明的精神可就彻底垮了。您老可以让皇子们去南方继承大明基业。”
果不其然,崇祯帝没有走,此后明朝虽然没能战胜清朝,但南明一直持续到康熙年间,这绝对有这方面的原因,因为始终有一批人在怀念明朝。
同样,还有明朝的景泰帝朱祁钰。
朱祁钰是临危受命,成为明朝君主。为什么?因为他哥哥朱祁镇在御驾亲征时被瓦剌人俘虏了。
当时瓦剌人兵围京城,并以朱祁镇作为要挟。如果明朝当时就范,或许就直接被灭了。但关键时刻,于谦力挺朱祁钰继承天子之位,并激励将士抗击敌军。
明朝这边有了新皇帝,将士们在抗敌时自然就有了底气。否则,如果自家皇帝被对手控制,这仗根本没法打。尽管朱祁钰百般不情愿,明知道这么做没有好下场,但他还是临危受命,选择了登基。
后来结果我们都知道,朱祁钰没有落得什么好下场,在当了8年皇帝后,被自己的哥哥困死在了后宫。原本可以做一个闲散王爷,但他却选择了肩负家国天下,虽九死而未悔。
苏联在卫国战争时期,斯大林的做法就很正确。
1941年6月22日,德军突然对苏联发起进攻,短短3个月内,就攻入了苏联的腹地。眼看着莫斯科就要被吞噬,此时苏联当局将主要的核心机构都后撤至古比雪夫。
但斯大林本人并没有离开。他不仅没有离开,而且在德军猛攻莫斯科时,还组织了一场规模浩大的红场阅兵。他亲自登台告诉士兵们,他们的领袖没有离开莫斯科,这股气势真是振奋人心。
反观清朝末年的慈禧,那就是一个反面教材。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时,慈禧太后带着光绪帝、隆裕皇后等清朝核心人物,一溜烟逃离了京城,花了数月时间逃到了西安。
这件事直接摧毁了清朝将士们继续抵抗的决心。敌军强大,你可以暂避锋芒,躲到一个距离京城不远的地方,继续指挥。但结果你一口气跑到了几个月,跑到了西安去,这让将士们怎么想?皇帝太后都跑了,大家还卖什么命啊?
战士的勇气,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为什么俄军的战斗力,就是比叙军强?叙利亚一出问题,他们就跑去找俄军帮忙?其实未必是俄军的装备比叙利亚强多少,主要还是军队的综合素质。
其中决定军队综合素质的关键因素,其实就是战士的勇气。将有必死之心,士无贪生之意。如果连领头人都胆怯的话,那这仗根本就打不下去。
因为领头人没有给众将士们的心里注入一股力量。只有心理足够强悍的领袖,才能带领将士击败对手。战事刚起就跑出去寻求外援的领导者,不仅是对自己没信心,对手下的军队也没信心,这仗怎么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