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世界历史 >

朝鲜国王称帝首改引亡,光武改革之谜揭晓

时间:

新知漫谈:韩国皇帝高宗与光武改革

甲午战争的硝烟尚未散去,朝鲜半岛的历史篇章翻开了新的一页。随着脱离中国的藩国体制,朝鲜更名为大韩帝国,开启了光武时代。在这个时代,韩国皇帝高宗李熙,面对日本和开化党的仇恨,以及追求近代化的迫切需求,选择了全面倒向俄国,甚至出现了他在俄国使馆流亡办公长达一年的奇异事件。在俄国人的支持下,韩国掀起了一场名为光武改革的热潮,这场改革被誉为韩国的洋务运动,却以失败告终,最终导致了韩国的灭亡。

一、自主改革的尝试与日化改革的挫败 在甲午战争之前,日本为了维护在朝鲜半岛的利益,不断施压朝鲜进行改革。1894年7月13日,在借助中国驻军力量的帮助下,朝鲜拒绝了日本对内政的干涉。然而,甲午战争的爆发,使得日军迅速占领汉城和朝鲜王宫,扶植了卖国政府,并在日本的要求下宣布改革。自此,朝鲜进入了被称为“甲午更张”的改革时期。

这次改革虽然是在日本指令下进行的,以日本改革为样板,但实际上朝鲜方面也有改革的意愿。然而,日本的目的并非帮助朝鲜走向富强,而是为了让朝鲜从内政、外交、经济、文化上全方位脱离中国,为日本灭亡朝鲜做准备。当时的内阁总理金集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日本的要求,但朝鲜仍保留了一定的自主性,因此甲午更张可以视为朝鲜进行的一场自主改革。

然而,朝鲜并未完全满足日本的要求,这引起了日本的不满。1894年12月17日,日本将著名亲日政治家、开化党重要成员朴泳孝送入朝鲜内阁。接着,在1895年1月7日,李熙接受了井上馨起草的《洪范十四条》,至此,朝鲜改革完全由日本操纵的朴泳孝主导,这被称为“乙未改革”。这次改革完全被日本控制,因此甲午更张实际上是一次失败的改革。

二、半岛第一个帝国的诞生 亲日派的乙未改革侵犯了闵妃派的利益,两派之间展开了激烈的争斗。同时,在中国上演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使日本在东北亚的侵略遭到遏制,俄国势力则大举进入朝鲜。

为了反日,闵妃派开始亲俄。在俄国的支持下,亲日内阁垮台,朴泳孝逃亡日本。为了报复闵妃,1895年10月,日本公使策划,日本人入侵了朝鲜王宫,杀害了闵妃。

闵妃之死引起了国际的哗然,朝鲜各地掀起了反日浪潮。为了维持统治,日本将朝鲜王李熙软禁起来,这使得李熙更加怨恨日本,更加倾向于俄国。

在亲俄派的策划下,1896年2月,李熙成功逃出王宫,躲入汉城的俄国使馆。此后一年,他都在俄国使馆办公、居住,开始了国内流亡生涯,直到1897年2月才离开俄国使馆回到王宫。这一事件被称为“俄馆播迁”。

“俄馆播迁”事件表明朝鲜的亲俄势力占据上风。此后亲日派遭到清算,亲俄内阁建立。1897年10月,李熙改朝鲜王国为大韩帝国,建元光武,内阁仍由亲俄派主导。日本不甘心半岛沦为俄国人的势力范围,开始了新一轮的扩军备战,这为后来的历史埋下了伏笔。

三、从日化到俄化的转变 与俄国亚历山大二世的改革相比,日本的明治维新无疑更具有近代色彩,程度也更深。朝鲜的甲午更张、乙未改革是以日本为样板的,可以视为朝鲜的明治维新,也具有近代色彩。然而,当落后的俄国来指导朝鲜改革时,朝鲜的改革便完全成为了封建改革、洋务运动。

早在1896年的“俄馆播迁”时期,李熙就进行了部分改革,2月16日他宣布“朕丁我家五百年一变之会,际宇内万邦开明之运,励精图治,讲求富强之策,历有年所。国家多难,尚无其效。继自今益究利国便民之道,与我赤子共跻文明之域、享升平之福”。这可以视为新一轮改革的宣言书。由于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都是在1897年称帝建元之后颁布的,因此泛称为“光武改革”。

光武改革的目的是让朝鲜走向近代化,维持独立,指导思想是“旧本参新”。改革内容众多,主要为政治、经济方面,同时也涉及军事、社会、文化等领域。

在光武改革中,经济方面实施了殖产兴业政策,鼓励工商业发展,纺织、运输、采矿、商业、外贸等资本主义都有了发展。然而,经济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充实王库内帑。李熙经常与民争利,利润高的产业都要被李熙占有,李熙看中的产业都要被官府强夺。

政治改革是光武改革的重头戏,但李熙对民主议政有天然抗拒心理。这不仅是因为他在位前期,王权虚弱,先有亲爹大院君摄政,后有外戚闵妃一党执政,后有亲日责任内阁,他自己始终是个傀儡。在建立大韩帝国后,皇权得到伸展。李熙不仅没有迎合时代潮流发展民主宪政,反而反攻倒算,疯狂加强君主的绝对权力。1899年,韩国公布《大韩国国体》,特别强调皇权至上,皇帝享有最高立法、行政、司法权,“大韩国大皇帝享有无限的君权”;废除责任内阁。政治上的改革,引发了先进知识分子、民主人士的不满。

军事改革也是李熙的重要举措。李熙深知军队才是维护政权的保证。因此他自己担任军队大元帅,加大军费开支,计划由俄国教官指导,训练4万近代军队,组建近代军工厂、军校、军营。至1900年训练了新军3万人。

社会改革上,韩国尽力西化,仿照西方设计城市、基础设施、福利设施等。

从上述改革来看,光武改革内容众多,与以前的朝鲜改革相比更加深刻。然而,此刻已经是20世纪初,这种浅显的改革不符合世界发展潮流,最终并没有挽救韩国的灭亡。

四、改革失败的原因 光武改革自1896年开始,至1904年日俄战争,日本取代俄国逐渐控制韩国结束,前后8年时间,但这场改革并没有挽救韩国的危机,1910年,韩国仍然被灭亡。那么这次改革失败的原因何在?

首先,改革的目的存在问题。改革是为了维持封建君主统治,指导思想是旧本参新。这次改革可以看作是韩国的洋务运动,旧本参新就是中体西用。强大的清朝进行洋务运动30年之久,尚且不免于失败,何况夹在大国之间的小国朝鲜。

其次,改革本身就是时机的产物,这是改革失败的最重要原因。这次改革是建立在列强均势基础上的。三国干涉还辽后的朝鲜半岛,日俄之间维持着均势。日本无力侵略,俄国想把朝鲜当作缓冲,朝鲜因此能左右逢源,但平衡一旦被打破,自身无能力的朝鲜就成了大国操纵的对象。

第三,改革本身就带有反动性质。政治改革是以扩张君权为目的的,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废除了过去的民主措施,加剧了知识分子的不满。而经济改革,李熙掠夺了大量资本,又引发了资产阶级的不满。

第四,侵略中国东北的失败加剧了改革的崩溃。韩国改革后,也幻想趁中国虚弱,宰割中国。在日俄战争期间,韩国派了6000人的新军侵略吉林延边一带。但被清军全歼。大张旗鼓的军事改革,没想到是纸老虎,一下子揭露了韩国的虚弱,加速了改革的失败。

文史君说 近代朝鲜的改革史证明了小国想要在弱肉强食的帝国主义时代生存下去,必须有壮士断腕、彻底改革的勇气。朝鲜的改革,如果放在19世纪初,可以说是合适的。但20世纪的帝国主义时代,没有列强想要朝鲜富强,朝鲜将改革的希望寄托于列强均势,终究只是徒劳。更不用说,改革成果初显,韩国就反咬中国一口,这种不义战争暴露了韩国的虚弱,日本才能更加肆无忌惮地侵吞朝鲜。

参考文献 吴国栋:《甲午中日战争前后日本在朝鲜半岛政策研究》,吉大2011年硕士论文。 谭红梅:《韩末改革自主性评述》,《东北亚研究论丛》,2014年。 宋成友:《甲午战争后韩末改革的外力介入与韩国君臣的对应——以光武改革为中心》,《韩国学论文集》,2004年。

(紫橘)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