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政三度暗示 林黛玉心迹谁懂?贾母默契不言
《红楼梦》这部作品,堪称我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同时也是迄今为止影响力最为广泛的小说之一。作为四大名著的领军之作,它以贾府的兴衰为背景,向世人展现了清朝时期封建社会制度的深刻变革。在广阔的大观园舞台上,一场涉及三代人的悲欢离合剧在此上演,而贾宝玉与林黛玉则是贯穿始终的核心人物。
这两位主人公的命运早在前生便已注定,他们的缘分纠缠不清,却因种种机缘在今生未能相会。然而,当林黛玉踏入贾府,与贾宝玉以及其他金陵女子们错综复杂的关系逐渐展开,她与紫娟的主仆情谊、与贾宝玉的爱情以及与薛宝钗的姐妹情与情敌关系,交织成一幅错综复杂的画卷。
令人不解的是,作为林黛玉的母家,贾府在她眼中似乎显得格外陌生。她如同行走在薄冰之上,有着强烈的寄人篱下之感。更为重要的是,她的两位舅舅竟然未曾露面。那么,贾政对林黛玉究竟持何种态度呢?他三次暗示,唯有贾母心领神会,沉默不语。
未见的相见 林黛玉踏入贾府的故事发生在小说的第三回。作为《红楼梦》的开篇,随着贾雨村的高升,贾府显赫的社会背景、崇高的地位、富丽堂皇的建筑以及各式各样的人物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通过林黛玉对贾母的拜见,贾惜春、贾探春、王熙凤等人物也得以通过林黛玉之口,向读者一一介绍。
不仅如此,王夫人、邢夫人、李纨以及荣宁二府的房屋、家人乃至丫鬟,都对林黛玉进行了详细介绍,紧接着引出了袭人、鹦哥等人。曹雪芹在这部分内容中,对诸多人物进行了生动、充满层次感和节奏感的描绘,使得众多人物的重要程度得以凸显。
在林黛玉与贾母见面时,两人掩面哭泣,尤其是在提及母亲贾敏去世这一事件时,双方泪如雨下。由此可见,此时的贾母已将女儿贾敏的思念之情完全转移到林黛玉身上,他们之间浓厚的亲情得以充分展现。
而贾宝玉的到来,更是让两人的距离拉近。贾宝玉直言“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林黛玉也觉得“好像在哪里见过一般”。这似乎一下就消除了她和贾府之间的距离,双方在眼神中透露出满满的情感。在林黛玉眼中,贾宝玉眼神如秋波,转盼多情;在贾宝玉眼中,林黛玉泪光点点,似喜非喜含情目。
作者如此描写,也颇具深意。通过林黛玉眼中不经意流下的泪水,预示了后来木石姻缘的悲剧结局。相比之下,林黛玉拜访两位亲娘舅的情节在文中显得较为平淡,甚至容易被读者忽略。
作为艺术大师,曹雪芹为书中每一个重要人物都量身定做了故事情节和场景。例如,王熙凤的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对贾宝玉的欲扬先抑和一波三折。至于林黛玉进入贾府后未能见到贾政和贾赦两位舅舅,主要原因是作者在这部分内容中并未着重描绘他们。
整部小说中,贾赦的形象可以用“好色”二字概括。他应该在与众多妻妾和丫鬟、声色犬马和古玩字画中展现最真实的自己。而贾政作为贾府的核心人物和贾宝玉的父亲,他的形象应该是在官员交往和请客应酬中得以展现。
贾政作为贾府的掌权者和管理者,在生活和家族事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从这些角色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对外甥女林黛玉的态度。在林黛玉首次来到贾府时,贾政以见面伤心为理由并未与她相见。这看似是为了情绪考虑,实则已经初步展现了贾政对林黛玉的态度。尽管她是外甥女,但在贾政心中,她的重要性相对较低。
作为贾府出嫁女子的女儿,林黛玉在嫁人之后便与家族脱离了关系。正所谓“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尽管林黛玉进入贾府,但寄人篱下的成分却是人所共知,甚至她自己也因此而感到自卑。在贾政看来,眼前的林黛玉只是一个家道中落、母亲亡故之后前来投靠之人,因此显得并不重要,他并不需要出面。
然而,如果贾政真要面对林黛玉,还需在贾母面前表现出伤心的样子,这对于他来说充满矛盾。因此,他选择了不露面,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态度。
在这一情节中,贾政率先展现出的便是“孝”,他千方百计让贾母快乐,表现为赡养和顺从。对于年迈的母亲,他不仅在身体上照顾,还在精神物质上给予关爱。至于林黛玉,贾政的态度其实是对贾母的一种暗示。
尽管贾政没有直接面对林黛玉,但后续一定能看出贾宝玉和林黛玉之间关系的不同寻常。如果只有一位女子,凭借贾政对“孝道”的理解,顺从贾母的意愿,让林黛玉嫁给贾宝玉也并不困难。然而,薛宝钗的出现,让贾政陷入了困境。
薛宝钗作为薛家的掌上明珠,从小就受到传统的封建家族教育,颇具才华。如果与贾宝玉结婚,将来定然能成为儿子的一大助力,甚至可能拉拢和薛家之间的关系,对家族的发展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对于林黛玉,无论是妹妹贾敏还是母亲的滤镜,出于对孝道的遵守,似乎也不应该拒绝这一段感情。
然而,成就大事必须要有所取舍。贾政的态度虽然不能明说,但必须表现出来。连续三次的暗示,使得林黛玉在贾政心中的地位逐渐提升。
在《红楼梦》的大环境中,家族的利益总是排在首位。对府中之人的态度可以随着家庭利益的变化而变化。在林黛玉的命运中,这一点也得到了充分体现。在贾府遭遇变故,为求自保不得不牺牲贾宝玉的婚姻,与薛家走向联合的过程中,贾政对林黛玉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转变。
参考文献: [1]毛成成.《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与贾环的悲剧对比[J].青年文学家,2022,No.807(27):89-91. [2]高元琼.成长环境对儿童健全人格形成的影响——从《红楼梦》中贾环的成长说起[J].吕梁学院学报,2021,11(05):89-92. [3]滕德永.清代皇帝抄家的收入[J].中国税务,2022,No.450(03):7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