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门之变前夕疑云:张婕妤通敌 李建成为何自投罗网?
在公元626年的七月二日,一个漆黑的夜晚,对李世民而言,无疑是他生命历程中最惊心动魄的一刻。在这不平凡的夜晚,他悄然率领着秦王府的八百精锐府兵,潜入皇宫,于玄武门布下伏兵,静候太子李建成的到来。成则黄袍加身,一跃成为天下之主;败则身首异处,满门抄斩,生与死的抉择,就在这一夜之间。
然而,这场政变,实则是一次匆忙而并不完美的行动。在李世民发动政变的前夕,太子的宫中盟友张婕妤已事先得知了内情,并向李建成、李元吉透露了消息。那么,为何李建成竟毫无防备,毅然决然地步入了这场送命的陷阱呢?
当时,李建成与李世民争夺皇位,斗争已到了白热化阶段。李世民在这一关键时刻,策划了致命一击,意图一举除掉李建成与李元吉。
6月30日,即626年7月1日,李世民进宫觐见父亲李渊,告发李建成、李元吉与后宫嫔妃尹德妃、张婕妤有淫乱之事。李渊闻言大怒,下令召李建成、李元吉入宫问询。张婕妤宫中耳目众多,很快得知此事,便派人告知李建成、李元吉。
得知消息后,李元吉建议李建成称病不去,静观事态发展。即便事态恶化,他们手握数万精兵,足以调动兵力除掉李世民。然而,李建成身为太子,一旦李渊去世,天下便是他的。他若起兵造反,一旦失败,便可能被诛灭满门;即便成功,也将背负谋反篡位的恶名,得不偿失,因此他果断拒绝了。
“淫乱后宫”不过是李世民的一面之词,毫无实证。李建成坚决否认,甚至指责李世民栽赃陷害。而李渊也无法证实两个儿子谁在说谎,束手无策。若不去觐见,反而显得李建成心虚,有损太子之位,因此他决定入宫觐见李渊,这是他最好的选择。
当时,李元吉掌握着数万精兵。京城内外的将领,包括玄武门守将常何,都是李建成的人。然而,常何后来被李世民暗中收买。李世民仅有800秦王府兵,若稍有动静,李建成便可借此调动太子府、齐王府及他所控制的禁军,将李世民一网打尽。
然而,李世民竟敢于发动这场政变,这让李建成始料未及。
第二天清晨,尽管内心忐忑不安,李建成还是选择入宫面见李渊。
而此时,李世民已秘密带领秦王府将领和800府兵进入皇宫,潜伏于玄武门。李建成的宫中耳目毫无察觉,他对此一无所知,毫无防备。当李建成、李元吉抵达临湖殿时,察觉到异样,企图调转马头返回东宫和齐王府,但为时已晚。李世民率兵杀出,将他们团团围困。
李元吉取出弓箭,试图射杀李世民,却因慌乱紧张,连射三箭均未射中。李世民则迅速张弓搭箭,一箭射杀了李建成。恰在此时,尉迟敬德带领秦王府骑兵赶到,他拉弓射箭,射杀了李元吉。
李元吉中箭后从马背上跌落,李世民的马匹受到惊吓,将他摔落马下。李元吉趁机勒住李世民,企图勒死他。尉迟敬德跃马赶来,放箭射杀了李元吉。
宫中发生兵变后,东宫和齐王府兵马迅速出动,前去救援太子、齐王。李世民仅有800兵马,面对东宫、齐王府的强大兵力,节节败退。东宫、齐王府的一部分兵马甚至转头向秦王府杀去,意图血洗秦王府,为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报仇。就在形势岌岌可危之际,尉迟敬德砍下太子李建成的头颅,展示给东宫、齐王府的兵马。士兵们目睹太子已死,陷入恐慌,纷纷丢弃武器,四散逃命。随后,李世民让尉迟敬德提刀入宫,逼迫李渊交出了兵权。
这时,李世民才真正大获全胜。
玄武门事变后,李渊的四个嫡子中,已有三个丧命,只剩下李世民一人。同时,兵权已落入李世民之手,李渊成了傀儡皇帝。因此,他明智地立李世民为太子。一个月后,李渊将皇位传给了李世民。
李世民成为皇帝后,不顾李渊的哀求,杀死了李建成的五个儿子和五个孙子,使李渊一下子失去了十个孙子。李建成的部下大部分被李世民赦免,魏征等人甚至得到了李世民的重用。
在玄武门事变中,跟随李世民的大臣们,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敬德、侯君集等均被李世民定为一级功臣,获得了丰厚的奖赏。其他将领也根据功勋和能力,得到了相应的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