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印刷术历史 >

卢比扬卡囚徒:柏林苏联监狱的4万苦难身影

时间:

提及卢比扬卡,人们脑海中首先浮现的是苏联那令人不寒而栗的克格勃。然而,对于东柏林的居民来说,这里曾是禁地,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踏入半步。这里,正是被誉为“城中之城”的东德国家安全部(斯塔西)的中央监狱,以及一系列与之配套的机构。简言之,这里曾是监管整个东德民众的枢纽,也是审讯政治犯的场所。

卢比扬卡规模宏大,仅斯塔西的雇员每天在此处便需拦截和阅读超过9万封公民信件。为此,这里配备了特殊的装置,可在打开信件和重新密封的过程中,不留丝毫痕迹。

这里的监听设备监视着数以万计的电话以及数千条特殊的情报热线。

档案库中存放着全国数量庞大的卷宗材料,涵盖了监视报告、私人信件、电话谈话记录等。

在这里的监狱里程,曾关押过4万名囚犯。1945年,苏联人占领柏林时,这里曾是关押苏联占领当局“敌对分子”的秘密营地。关押的对象包括纳粹成员、间谍、破坏分子以及战后反对苏联占领的相关人士。而这些人往往在此神秘失踪。

被关押于此的囚犯将遭受各种不人道的待遇和肉体折磨。最初,这里的牢房没有窗户、通风、暖气,甚至没有厕所。所有人只能坐在水桶上解决生理需求。在长度不足3米的牢房里,通常关押4-7人,仅允许在夜间休息时躺在床上,其余时间必须保持坐姿。由于牢房内终年潮湿,许多人的头发开始腐烂。

将“敌对分子”关押于此的主要目的是获取他们的口供,无论采取何种手段,然后将这些口供作为“铁证”呈上法庭。因此,在囚禁期间,囚犯们将面临不同程度的刑讯逼供,如长时间下蹲、用冰水浇淋等。许多人因无法忍受折磨而选择绝食、自杀,甚至被逼疯。

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后,这里的拘禁环境才有所改善。肉体逼供减少,但精神逼供却增多。受审者不允许睡眠,被关押在狭小的黑暗房间里。囚犯们根本不知道自己身处何地,度过了多少天,审讯日复一日地进行。直到囚犯精神崩溃,愿意接受所有指控,然后才会被带出去进行所谓的“正式审判”,然后被送往他们应去的地方。

卢比扬卡从1951年起正式由苏联占领当局移交给东德国家安全部。10年后,即1961年,这里重新修建了一座新的建筑,配有100多个摄像头和120个监室。直到1983年,这里的监室才配备了自来水、厕所和镜子。尽管环境有所改善,但心理逼供的方式并未多少改变。

1990年德国统一后,卢比扬卡停止使用,随后成为柏林一处具有时代烙印的旅游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