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印刷术历史 >

两千年前的神秘特种兵 消失之谜待解

时间:

在春秋时期,战争的主要工具是“战车”,一辆战车被称作“一乘”,每乘配备的战斗人员达到了75人。所谓的“千乘之国”,便是拥有千乘战车的国家,其兵力之强大可见一斑。

然而,到了战国初年,在魏国诞生了一支全新的兵种。 他们摒弃了传统的战车,转而强化了单兵的战斗力。每位士兵都装备了三层盔甲,携带了50支弓弩,手持长戟,腰佩利剑,随身携带三天的口粮,每天行军可达一百里。从现代的视角来看,这已经是一支标准的“陆军”,但在那个时代,他们被视为一支“特种兵”。更重要的是,他们是一支职业军人,这在春秋战国时期可谓开创了先河。

这支部队,正是战国名将吴起一手打造的,名为“魏武卒”。

魏武卒的战斗力之强,我们可以从历史上的“阴晋之战”窥见一斑。 三家分晋之后,魏国迅速崛起,成为三晋盟主。当时魏国的疆域相对狭小,为了扩张领土,魏国越过黄河,夺取了秦国在河西地区的五座城池,并在那里建立了城防。

为了报复,公元前389年,秦国动员全国之力,招募了50万士兵,企图攻打魏国的河西地区。此时,河西郡守吴起主动请缨,率领他的5万魏武卒,与秦国的50万大军展开激战,最终将秦军打得溃不成军。自此,秦国被魏国牢牢压制在洛水以西。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阴晋之战”。

魏武卒的诞生,无疑是中国军事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它颠覆了传统的作战理念,提升了步兵的整体作战能力,为魏国的崛起立下了赫赫战功。

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到了战国中期,曾经横扫千军的魏武卒却逐渐消失,魏国也没有再重建魏武卒,这其中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魏武卒的创始人,战国名将吴起。

战国第一武将,身上污点不少

吴起,卫国人,出身富裕之家。他曾试图通过金钱买官,走遍各国,却屡屡碰壁。回到卫国后,邻居们嘲笑他:“吴起,你这是何苦呢?大官们都是世代相传,你以为有钱就能买到一切,这下把家底都败光了吧。”

吴起性情刚烈,无法忍受这种羞辱,趁着夜色,将嘲笑过他的人一一杀死,多达30余人。此事后,吴起在卫国无法立足,只得逃离。

在逃离途中,吴起的老母亲一直陪伴他到卫国东门外。吴起咬破自己的手臂,对母亲发誓:“娘,你放心,我要是当不上一国丞相,绝不回来见你。”

吴起到鲁国后,拜在孔子弟子曾参门下,学习儒家之道。然而,几年后,他的母亲去世,吴起却因担心耽误学业,没有回家奔丧。他的老师曾参愤怒地斥责他:“你还学什么儒家之道?儒家之道的核心是孝道,你连最基本的孝心都没有,还有什么资格做我的学生?”就这样,吴起被曾参逐出师门。

无法成为文化人,吴起转而学习“武”,又过了三年。终于,他被鲁国相国仪林发现,推荐给了鲁穆公,担任“大夫”,相当于一个中层领导。

此时,齐国已被“田氏”深度控制,姜太公的后人沦为傀儡。田和想篡位,但又担心鲁国会干涉,于是先发制人,攻打鲁国。鲁相国仪林向穆公推荐吴起:“吴起是个人才,这次齐国进攻,可以让吴起带兵应战。”穆公嘴上答应,但迟迟不下命令。仪林问:“大王还有什么顾虑吗?”穆公这才说出自己的担忧:“我听说,吴起的妻子是齐国人,那他就是齐国的女婿,会不会在战场上通敌,给我来个回马枪,我可就惨了。”

吴起一直在等待上战场立功的机会,这次有相国推荐,本以为一定能如愿以偿,没想到,相国回来告诉他:“你是齐国的女婿,大王对你还是不放心啊。”

吴起回到家中,对妻子说:“老婆,你不是一直想让我出人头地,做一番大事业,现在有个好机会,但需要你帮我一个忙。”妻子问:“我一个妇道人家,能帮上什么忙?”吴起说:“我需要你的人头。”

妻子一惊,还没来得及说话,就被吴起一刀斩首。然后,吴起将妻子的头颅包好,去见鲁穆公:“大王,为了表达我对鲁国的忠心,我已经杀了我妻子,这下你可以放心让我带兵出征了吧。”

于是,穆公下令,让吴起带兵出征。

齐国当时国力强盛,得知派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带兵,便轻敌了。结果,吴起兵分三路包抄,夜间突袭,成功击退了齐军。

事后,田和派人去鲁国谢罪,送来了黄金千两、美女两名,私下送给吴起。吴起毫不客气地收下了。

这件事被穆公得知后,非常生气:“我就知道吴起不是个好东西,为了自己的前途,能杀了自己的妻子,现在又公然收取齐国的贿赂,这次不能放过他。”

尽管胳膊拧不过大腿,但吴起还是不得不连夜逃亡,最终逃到了魏国。

当时三家分晋刚刚完成,魏文侯急于招揽人才,四处寻找贤才。在翟璜的推荐下,吴起被任命为西河郡守。

正如我们开篇提到的,黄河以西这片地方是魏文侯刚刚从秦国人手里夺来的,所以他需要一个能镇守这里的人,以防秦国人进攻。

正是在这里,吴起训练出了一支闻名后世的名将吴起一手打造的“魏武卒”,凭借这支部队,吴起和秦国交战了64次,从未败绩,包括“阴晋之战”,以5万人击退秦国50万人,让秦国多年不敢来犯。

值得一提的是,“阴晋之战”在《史记》等历史典籍中都没有记载,仅见于吴起所著的《吴子》一书中。可能是这场战役太过丢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其删去了。

魏文侯去世后,儿子魏武侯继位,吴起从河西风风火火的赶回来,以为凭借自己的军功,一定能位列丞相,没想到,最后魏武侯任命的丞相是田文。

吴起非常生气,拉住田文质问道:“你别走,咱俩说道说道,论军功,我镇守河西,让秦国多年不敢来犯,论管理,我治下的百姓,勤劳致富,国库充实,论带兵,我能让士兵们服服贴贴的,凭什么是你当丞相?”

田文微微一笑:“吴大将军,你是很有本事,但是,现在新君继位,主少国疑,我是贵族之后,只有我的身份,才能镇得住场子,现在可不是你表功的时候。”

吴起明白,自己再努力,也抵不上田文的一个“身份”,在春秋战国时代,你的出身和血统,就决定了你的未来。

于是,吴起离开了魏国,来到了楚国。

在楚国,吴起深受楚悼王的信任,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但也触动了楚国贵族的利益。楚悼王去世后,还没来得及下葬,贵族们就起来作乱,吴起抱着楚悼王的遗体,被乱箭射死。

魏武卒的兴衰,他为何辉煌不再

吴起离开魏国后,魏武卒并没有解散,继续作为魏国的主力军队,为魏国开疆拓土,在庞涓与孙膑对决的桂陵之战和马陵之战时,庞涓指挥的就是魏武卒。

然而,在庞涓失败之后,魏武卒逐渐消失,魏国也没有再组建魏武卒,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要明白,魏武卒的建立,是在一个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在一个特定的领导的支持下,被一个军事奇才给建立起来的。

社会背景、领导支持、领军人物,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第一,社会背景

吴起到魏国时,魏国刚刚经历李悝变法。

李悝是法家的推崇者,也是战国初期第一个实行变法的人。后来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申不害在韩国变法,都是跟李悝学习。

所以说,论“变法”,李悝才是真正的鼻祖。

在李悝的主持下,战国初期的魏国,国力强盛,国库充裕,才能有充足的实力去养活几万人的职业军人。

第二,领导支持

魏文侯曾问翟璜:“吴起这个人到底怎么样?”翟璜说:“吴起贪而好色。”

不过,论军事才能,吴起是无人能比的,对于吴起的这种品德问题,魏文侯选择了忽视,对吴起有求必应。

每次打胜仗回来,吴起都会让魏文侯在宫殿里摆上宴席,请士兵们吃饭,谁的军功最大,谁就座到首位。

另外,对于战死沙场的士兵,吴起也给予他们的家属丰厚的抚恤金。

养这样一支军队,每年的开销得惊人的,没有魏文侯的支持,魏武卒也不可能长久。

第三,领军人物

吴起这个人,颇有点李云龙的味道,每次打仗前,他一番鼓动,就能让士兵们嗷嗷的往前冲。

比如在阴晋之战前,吴起就对手下说:“这次打仗,你们给我狠狠地揍秦国人,如果在战场上,你们没有给我缴获点东西,那就不算立功,我不管你们缴获什么,战车也好,兵器也好,统统可以。”

吴起的战前动员很重要,更主要的是,能当上魏武卒,那福利待遇是相当好的。

按照吴起的规定,凡是能入选魏武卒的,奖励一套房子,奖励土地若干,免除所有赋税,种地打出来的粮食,不用交国家,不用留集体,全部是自己的。

这对于底层的普通士兵们来说,那简直是天大的福利,更何况,立了军功,还有更大的奖励,封爵也是很有可能的。

不过,魏武卒的挑选标准,也是非常严格的。

首先要能穿上三重盔甲,其次能手执长戟,腰悬铁利剑,身背50弩矢和强弩,再次,能负重日行军一百里。

“魏之武卒以度取之,衣三属之甲,操十二石之弩,负矢五十,置戈其上,冠胄带剑,赢三日之粮,日中而趋百里。中试则复其户,利其田魏武卒宅。”——《荀子·议兵篇》

但是,到了战国中期以后,社会已经发生巨大的变法,这些条件也都不存在了。

内部来说,魏文侯去世了,吴起离开了,魏国旧贵族再次掌握魏国大权,他们全盘否定了变法的成果。

外部来说,魏武卒的出现,深深地刺痛了各国的神经,他们有样学样,也开始组建自己的特种兵,秦国组建了“秦锐士”,赵国胡服骑射改革,组建了“赵边骑”,齐国组建了“齐技击”。

可以说,战国中期,各国经过变法之后,军队都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革,全部进入“职业军队”时代,战车、步军、骑兵相结合,战斗力纷纷爆表,与春秋时代的小打小闹,已经不可同日而语。

这就好比,在你还拿着诺基亚当砖头块玩的时候,有人拿出苹果手机玩切水果,那绝对是“高级”的代名词,现在已经满大街智能手机了,苹果也没啥好牛的了。

不过,魏武卒的出现,绝对是划时代的改革,它让战争变得更加残酷,从春秋时代的“点到为止”变成战国时代的“杀人机器”。

著名的“杀神”白起,就是仰慕吴起,才给自己起名为“白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