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面善助曹丕脱险 揭秘魏文帝生死之谜
与“总御皇机,克成洪业”的曹操相比,“法尧禅舜”的曹丕,其一生似乎并未遭遇几次足以致命的危机。然而,鲜为人知的是,曹丕在世间的旅程中,实则不止一次险些命丧黄泉。而他人生中的第一次重大危机,竟然是因董卓的“面善”而得以幸免。这一奇特的情节,究竟是如何发生的呢?且听我缓缓道来。
曹丕,生于东汉中平四年(公元187年)。在他的出生大约一年之后,即中平五年(公元188年),他的父亲曹操被汉灵帝任命为“西园八校尉”之一的典军校尉。据史书记载,曹丕的母亲卞氏随曹操一同迁居洛阳(太祖於谯纳后为妾。后随太祖至洛)。据此推测,曹丕也应随父母一同迁居洛阳。
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汉灵帝驾崩,宦官和外戚两大集团在“十常侍之乱”中同归于尽。董卓趁机掌控了位于洛阳的东汉朝廷,《三国志·魏书·后妃传》称之为“董卓为乱”。曹操拒绝为董卓效力,化装改名后逃离了洛阳。然而,与小说《三国演义》中的描述不同,历史上的曹操并未实施“孟德献刀”的刺杀。
尽管曹操没有刺杀董卓,但化装改名逃离洛阳依旧触犯了法律,曹操在逃跑途中甚至被地方官吏拘捕(过中牟,为亭长所疑,执诣县)。更为严重的是,根据史书记载的推测,曹操在逃离时并未携带家眷,卞氏和曹丕都被留在了洛阳。董卓随时都可能对他们下手。
可以说,曹丕此时第一次面临生命危机,全因父亲曹操的决策。然而,董卓当时为了拉拢人心,有意塑造“面善”的形象,而曹操的逃离并未对他构成威胁。因此,董卓并未为难留在洛阳的曹操家眷,甚至允许曹家保留一定数量的部曲。相较之下,袁术散播谣言,意图拆散曹家。
然而,卞氏头脑冷静、手段高超,成功地稳住了部曲的人心,使得洛阳的曹家得以保全。当董卓火烧洛阳、西迁长安之际,卞氏和曹丕母子凭借洛阳的曹家部曲躲过一劫,最终与曹操重逢。综上所述,曹操当年逃出洛阳,将曹丕置于险境,幸亏董卓的“面善”才保住了他的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