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勒泰溯源:外蒙古管辖之谜 归疆之路探秘
在我国的广袤版图上,阿勒泰地区与唐努乌梁海地区曾同属于外蒙古的一部分,然而在历史的风云变幻中,外蒙古最终选择了独立,而阿勒泰却依然留在我国新疆的怀抱。这一现象背后的历史渊源,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首先,让我们回顾蒙古国的历史。外蒙古地区,幅员辽阔,总面积达180万平方公里,囊括了今天的蒙古国、新疆阿勒泰地区以及唐努乌梁海地区。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在北京建立元朝,从此蒙古地区正式纳入我国版图。清朝时期,满清贵族通过与蒙古贵族的联姻与结盟,进一步巩固了蒙古地区的领土地位。
然而,在1912年辛亥革命后,清朝统治被推翻,外蒙古地区趁机宣布独立,试图从我国版图中脱离出去。北洋政府不愿放弃外蒙古,曾派徐树铮率兵进入外蒙古地区,重新实行管辖。但遗憾的是,北洋内战的爆发使得徐树铮不得不离开外蒙古,导致该地区兵力空虚。在苏联的支持下,外蒙古再次实现了独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正式承认了蒙古国的独立。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唐努乌梁海地区的历史。这片土地,现称为俄罗斯的图瓦共和国,面积16.8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32万。历史上,唐努乌梁海地区曾是匈奴、鲜卑、突厥等少数民族的居住地。唐朝时期,我国首次将唐努乌梁海并入版图,归安北都护府管辖。元朝、明朝时期,该地区先后归属岭北行省和蒙古瓦剌部。清朝时期,唐努乌梁海归外蒙古的扎萨克图汗管辖。
然而,对领土贪得无厌的沙俄一直觊觎我国北方领土。沙俄趁大清衰落之际,不断武力占领蚕食我国领土。例如,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沙俄逼迫大清签署《北京条约》、《瑷珲条约》,占领了我国外东北地区10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1864年,沙俄逼迫大清签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占领了唐努乌梁海西北十佐领土地。1911年辛亥革命后,沙俄占领了唐努乌梁海中部二十七佐领土地。
1917年,沙俄国内爆发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后,我国北洋政府趁机收复了被沙俄占领的唐努乌梁海三十六佐领土地。1921年,苏俄再次出兵占领了唐努乌梁海二十七佐领土地,并宣布在其占领的唐努乌梁海地区建立“唐努图瓦共和国”。1926年,该地区又改名为“图瓦人民共和国”。1944年,苏联吞并“图瓦人民共和国”,将其并入自己的版图。我国历届政府从未承认过唐努乌梁海地区是苏联的领土,但无力改变现状。1991年苏联解体后,唐努乌梁海被俄罗斯继承。
最后,我们关注阿勒泰地区的历史。阿勒泰地区位于新疆北部,面积11.8万平方千米,人口66.8万,现由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管辖。汉朝时期,阿勒泰地区就已归属我国版图,归西域都护府管辖。唐朝时期,阿勒泰地区再次并入我国版图,归北庭都护府管辖。南宋时期,阿勒泰地区被蒙古帝国武力占领,并入了蒙古帝国的版图。
清朝时期,乾隆平定准噶尔部后,为经营西域,设置了乌里雅苏台将军和科布多参赞大臣。阿勒泰地区归科布多参赞大臣管辖。晚清时期,沙俄通过逼迫大清签署《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伊犁条约》等不平等条约,割占了我国西北地区数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使得阿勒泰地区成为对抗沙俄的桥头堡。
为了抵御沙俄的入侵,清朝采纳科布多参赞大臣的建议,将阿勒泰地区从科布多管辖区域独立出来,设置成一个独立的军镇,由清政府直接管辖。与此同时,沙俄还在不断地怂恿外蒙古地区独立。为了对抗外蒙古地区的独立势力,清朝将阿勒泰从外蒙古地区脱离出来,划归给新疆所有。1911年辛亥革命后,外蒙古地区宣布独立,阿勒泰地区不归外蒙古所有,且我国在阿勒泰地区有不少驻军,因此未跟随外蒙古一起独立,现归新疆管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