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高煦飞扬跋扈之谜:大明风华中的真实写照
《大明风华》这部作品,历经永乐盛世与仁宗在位的辉煌岁月,终于将故事推进到了宣宗朱瞻基的时代。宣德帝朱瞻基在继位的第一年,便果断平定了汉王朱高煦所发动的叛乱,稳固了皇位。剧中,这位一直热衷于权力、与大哥和侄子关系紧张的汉王,其真实形象在历史上究竟是如何的呢?
让我们一探究竟,揭开飞扬跋扈的朱高煦的真实面貌。
朱高煦,明成祖朱棣的次子,与明仁宗朱高炽同父同母,出生于北京,成长于靖难之役,在成祖治世中跋扈,仁宣二朝中作乱,为人暴虐,但勇武过人,颇具军事才能。
生性暴虐,太祖不喜
朱元璋以武力夺得天下,出身卑微,却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从南往北统一全国的伟大记录。然而,建立大明朝后,他深知需要与民休养生息,因此崇尚儒学和仁治的建文帝朱允炆得到了他的喜爱。在朱棣的儿子中,朱元璋最喜欢的也是朱高炽,因此亲自立他为燕王世子。朱高煦从小不爱读书,生性凶悍暴虐,举止不端,让朱元璋十分不喜欢这个孙子。在洪武年间,朱高煦偷过舅舅徐辉祖的马,还有多次杀虐百姓的暴行,甚至给父亲燕王带来了诸多骂名。在朱高炽祭拜朱元璋陵寝时,因为朱高炽太胖,跌倒了,朱高煦还嘲笑他,可见其刻薄寡恩,难以得人心。
靖难立功,崭露头角
建文元年,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将朱高炽留在北京留守,带在身边征战的是朱高煦。朱高煦在战争中多次解围,拯救朱棣于生死存亡的危险境地,如山东东昌的兵败,如果不是朱高煦及时赶到,朱棣必定遭受灭顶之灾。朱棣为了勉励朱高煦,曾说出了“努力吧,世子常常生病”的话,这让朱高煦看到了上位取而代之的希望。
不愿就藩,谋划夺嫡
因为朱棣给出了积极的信号,朱棣也认真考虑过立朱高煦的事,所以朱高煦从此更加有恃无恐,一心想把自己的大哥朱高炽挤下来,由自己取而代之。当朱棣册封他为汉王,让他就藩云南时,他赖在京城,不愿前往。后来改封藩地为山东青州,朱高煦仍然不愿意前往,而且他多次搬弄是非,诽谤太子朱高炽,导致杨士奇、杨溥、黄淮等人被下诏狱,甚至还间接促使一代才子解缙活活被冻死。他一再扩充自己的实力,超规格安排自己的仪仗,引起了朱棣的警觉,责令他就藩乐安。然而,他的种种不轨行为依然没有收敛,终于触怒了朱棣,朱棣严惩了他,包括剥夺冠服,准备圈禁,斩杀其亲信等。要不是太子朱高炽的说情,朱高煦当时就会成为失去爪牙的老虎。
无视恩宠,发动叛乱
在《大明风华》中,朱高煦和朱高燧跟随朱棣参与了第五次北征,让太子一系在朱棣驾崩后的处理对待中伤透了脑筋。然而,在真实历史上,并没有记载朱高煦参与了这次北征。在朱棣驾崩后,朱高煦开始谋反,包括派自己的儿子朱瞻圻打探消息,暗中操练兵马等。但即便如此,仁宗和宣宗在继位之初,都对他大加封赏,他却仍然谋划了设置埋伏,在朱瞻基回北京登基的路途中,害死他虽然没有得逞,但朱高煦的作死之旅一刻也没有停歇。在朱瞻基登基的元年,他就发动了叛乱。然而,朱瞻基御驾亲征之后,朱高煦和他的军队很快就认了怂,这场叛乱也终于结束。
野心勃勃的朱高煦
谋逆篡位,在哪朝哪代都是死罪,即使是亲族。然而,真实历史上的朱瞻基如同在《大明风华》中演绎的一样,一开始的本心是不想残杀亲叔叔的,只是把他圈禁起来,废为庶人而已。包括在朱高煦叛乱之前,朱瞻基厚赏了自己的二叔,也采纳了他的很多建议,但这并不是软弱,确实是不希望同室操戈。所以,即使很多大臣建议处死汉王朱高煦,宣德帝朱瞻基并没有同意,只是处死了朱高煦手下的乱党。
触犯龙颜,终致杀身
事情的结局本来到此也算是皇帝给足了二叔面子,但是朱高煦不知是中了什么邪,还是不服,在自己的侄子来探视自己的时候,故意把这位侄子皇帝绊倒了,就此引发了杀身之祸。可能是宣德帝在众人面前出了糗下不来台,也可能是朱高煦实在过分,作乱之心不死,皇帝跟他新仇旧恨一起算,这回皇帝再没有饶自己的叔叔。他让人抬来三百多斤的大铜缸,把朱高煦扣在里面,准备处死。然而,朱高煦武将出身,竟然能把大缸举起来,宣德帝像是跟他卯上了劲,让人在铜缸周围点上了火。就这样,一代飞扬跋扈的将军汉王朱高煦便被活活烤死在了铜缸里。不久以后,朱高煦的其他几个儿子也被他们的堂兄弟宣德帝命人杀了,就此结束了皇家几代人之间的恩怨。
朱高煦与朱高燧
在《大明风华》中,演员俞灏明演技在线,把汉王朱高煦的暴虐凶残和腹黑善谗刻画得十分到位。众多演员在一定程度上也共同艺术再现了那段明中期以前波澜壮阔的历史,是一部可以好好品读的佳作,也是参阅明史的不错对照。
讲好一个人物,诉说一段历史,让我们继续学海泛舟,感悟明智。欢迎广大条友在评论区说出你的想法,给出你的观点,一起参与讨论,共同纵论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