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世界历史 >

欧洲粮仓之殇:乌克兰两年饿死300万,俄乌冲突远因探秘

时间:

百家说史:乌克兰大饥荒的黑暗记忆

(乌克兰大饥荒——AI生成)

在1932年至1933年的苏联历史长河中,一场前所未有的灾难席卷了乌克兰、北高加索、哈萨克斯坦以及俄罗斯的其他地区,其严重程度令人触目惊心。这场大饥荒,尤其是乌克兰的受灾情况,给当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深刻地影响了乌克兰与苏联之间的关系,成为今日俄乌关系中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历史因素。

一、灾难的起源

乌克兰,这片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自古以来就享有“欧洲粮仓”的美誉。然而,在20世纪20年代末,一场突如其来的变革改变了这一切。为了推动工业建设,苏联实行了激进的农业集体化运动。1929年11月3日,斯大林发表《大转变的一年》一文,宣告了这场变革的来临。

然而,这场变革并未得到农民的理解和支持。在缺乏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集体化运动在乌克兰等地迅速展开。农民被强制束缚在土地上,他们的粮食和牲畜被大量征收,用于换取外汇和推动工业化。苏联政府认为,增加粮食出口是工业化的关键,但这一举措却严重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自然灾害、城市人口激增、对富农的镇压等因素,共同导致了这场灾难的发生。1931年,乌克兰遭遇严重的旱灾和倒春寒,粮食产量大幅下降。同时,城市人口激增,对粮食的需求量也随之增加。斯大林提出的“消灭富农”口号,更是让农村中失去了最有经验和生产能力的人。

二、灾难的惨状

1932年初,乌克兰的饥荒现象开始显现。随着灾情的蔓延,农村地区的死亡率超过正常水平,城市中也出现了大量被遗弃的儿童。面包价格飙升,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

饥民们吃尽了人间烟火,甚至开始食用猫狗、动物骨骼,甚至发生了人吃人的惨剧。苏联政府虽然开始采取一些措施,但为时已晚。1933年,饥荒达到顶峰,许多村庄的死亡人数已无法统计。

三、苏联的反应

面对这场灾难,苏联政府的态度令人费解。在饥荒爆发前,乌共中央就收到了多份关于粮食短缺的报告,但政府对此置若罔闻。斯大林甚至认为乌克兰的饥荒是谣言。

尽管苏联政府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减少粮食出口、调拨粮食援助等,但这些措施主要针对城市,对农村地区的帮助甚微。苏联政府还对敢于直言的官员进行了打压,甚至有官员因此被判处死刑。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政府开始正视饥荒问题,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缓解灾情。这些措施包括减少粮食出口、加强国内粮食储备、调拨粮食援助、扩大播种面积等。

四、历史的反思

乌克兰大饥荒是一次深刻的社会与人性的考验。这场灾难不仅给乌克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也反映了苏联政府在这一时期的一些问题。斯大林与苏联高层对这场灾难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参考文献: 连小刚:《1932~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研究》,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沈莉华:《1932~1933年乌克兰大饥荒评析》,《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2014年第4期。 李燕,王丽敏:《斯大林有没有制造饥荒 ——对斯大林在苏联 1932-1933 年饥荒中责任的探讨》,《俄罗斯研究》2008年第6期。 吕卉:《苏联1932—1933年“大饥荒” 始末新探》,《北方论丛》2009年第4期。

本文为文史科普自媒体浩然文史原创作品,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