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杀关羽:人质之困与战争之因
为何孙权下定决心,非杀关羽不可?又将关羽拘禁,作为人质?这样的举动,是否能够阻止刘备发起夷陵之战?
首先,我们深入探讨孙权为何必须除掉关羽?
主要缘由,是为曹操献上投名状。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春,孙权派遣都尉徐详前往曹操处请降,曹操则派遣使者回访,两国修好,并郑重发誓要结为姻亲。
这一记载往往被人忽视。自赤壁之战起,孙权与曹操便势同水火,多次交战。那么,孙权为何要向曹操请降,并与曹操结亲?
孙权的根本原因,是意图对荆州动手。为了避免两线作战,他必须与曹操缓和关系。
《三国志·鲁肃传》中提到:刘备平定益州后,孙权要求刘备归还长沙郡、零陵郡、桂阳郡。刘备借了南郡,孙权要求归还三个郡,似乎双方的协议就是刘备借南郡,归还沙郡、零陵郡、桂阳郡。
然而,刘备不同意,声称要先拿下凉州再归还,这说明刘备在理亏。孙权认为刘备不愿归还,以凉州为借口拖延时间,于是设置了南三郡的长吏,准备接管三郡。但关羽将他们全部驱逐。
孙权大怒,派吕蒙率兵两万攻取长沙、零陵、桂阳三郡,并派鲁肃率一万人驻守巴丘以抵御关羽。
刘备得知此事后,也从益州带兵五万来到荆州,与孙权对峙。双方剑拔弩张,随时准备开战。恰好这时,曹操攻打汉中,刘备听说后,立即与孙权议和,做出让步,将长沙郡与桂阳郡还给孙权。
孙权要三个郡,刘备还了两个郡,显然孙权觉得自己吃了亏。但刘备做出让步,孙权表面上没有反对,但内心显然很不乐意。
这就是孙权与刘备之间的矛盾,因借南郡而引发的矛盾。孙权见无法从刘备手中正当要回三郡,于是开始策划私下来抢夺。
湘水划界是公元215年,孙权暗中与曹操和好是在公元217年,孙权偷袭荆州是在公元219年,时间上连贯。
《三国志·吴主传》记载: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围攻曹仁于樊城,围攻吕常于襄阳,曹操派于禁救援曹仁。正值雨季汉水暴涨,关羽率领水军俘虏了于禁及部下步骑兵三万余人,送往江陵城关押,只是未能攻取襄阳与樊城。
孙权内心忌惮关羽,又想将关羽的功劳据为己有,就写信给曹操,请求攻打关羽以证明自己。
孙权攻打关羽的真正目的是抢夺荆州,他要把刘备仅剩的三个郡(南郡、零陵郡、武陵郡)抢过来。孙权表面上说是为曹操攻打关羽,实际上是为了荆州的城池与土地。
曹操心知肚明,为了最大限度地消耗孙权与关羽,曹操把孙权勾结自己密信用箭射进了曹仁和关羽的营地,关羽知道后开始犹豫,开始无心恋战,不久关羽就被徐晃击败。
关羽在南逃的过程中,吕蒙诱降了士仁和糜芳,夺取了江陵城和公安城,控制了南郡。关羽的士兵由于家属在江陵城,纷纷脱离关羽投靠吕蒙,关羽因此败走麦城,很快就被马忠俘虏,然后就地斩杀。
孙权杀关羽,是在偷袭荆州之前就想好的,不是临时起意,也不是犹豫很久,而是一开始就决策要杀关羽。
白衣渡江偷袭荆州
孙权很清楚,抢夺荆州的行为势必会引来刘备的报复。既然与刘备撕破脸,那就必须与曹操和好。孙权不能两线作战,但想让曹操相信自己,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孙权如果能杀了与刘备情同兄弟的关羽,与刘备彻底闹翻,就能获取曹操的信任,这就是孙权一定要杀关羽的原因。
当然了,孙权杀关羽还有一个原因,蜀汉唯一的名将就是关羽,杀了关羽,蜀汉就没有名将,其他将领来了,孙权也不怕。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孙权不杀关羽,把关羽关押起来当人质,能不能避免夷陵之战?
答案很简单,不能避免。
孙权杀不杀关羽,都避免不了刘备发动战争
不要说三国时期,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家极少受这种人质事件的影响。
《三国志·夏侯惇传》记载:太祖闻之,谓浩曰:“卿此可为万世法。”乃著令,自今已后有持质者,皆当并击,勿顾质。由是劫质者遂绝。
曹操手下的大将夏侯惇曾经被吕布手下俘虏当成人质,夏侯惇的部将韩浩不顾夏侯惇的安全,召集士兵攻击劫持夏侯惇的人,把他们全杀,夏侯惇则免于一死。
曹操听说后,对韩浩说:你的做法可以做为万世之法。于是曹操发布法令:今后如有支持人质的,连同人质一同消灭,不要顾及人质安全。此后再也没有发生过支持人质事件。
曹操与夏侯惇关系是非常好的,夏侯惇可以自由出入曹操的卧室,这是生死过命的交情,但曹操为了政治正确,可以放弃夏侯惇的性命,而且还专门立法来应对劫持人质事件,可以连同人质一起消灭,曹操够狠吧。
刘备不会受人质威胁
刘备也是一样的,虽然刘备以仁义见长,与关羽的关系特别好,但在政治上,刘备同样能翻脸不认人。刘备发动夷陵之战的主要原因是夺回荆州,这可是诸葛亮在隆中对战略规划中要求夺取的土地。没有荆州,北伐就缺少一根支柱,就无法成功,这关系到蜀汉政权未来的战略。
哪怕孙权拿关羽的性命来威胁刘备,也不可能让刘备屈服。刘备的表现肯定跟当年他的老祖宗刘邦一样,毫不在意,依然会发动战争。人质威胁事件是动摇不了政治家的利益的,不管孙权杀不杀关羽,刘备都会发动战争以夺回荆州三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