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古代时间轴 >

孝庄仙逝 6岁忠臣跪泣 康熙帝轻言:不必久跪

时间:

在康熙二十六年,即十二月,北京城内雪花纷飞,然而康熙帝并未因这美景而心生喜悦。此时,他的祖母,尊贵的太皇太后孝庄(谥号),却因疾病缠身,生命垂危。康熙帝日夜守候在她身边,亲自照料汤药,但终究未能挽留孝庄的生命。在腊月二十五这一天,孝庄太皇太后走完了她的人生旅程,享年七十五载。

孝庄太皇太后一生辅佐顺治帝(福临)和康熙帝(玄烨)两位幼主,秉持着对两朝的深厚孝道。康熙帝曾感慨地说:“自幼年丧父,便依偎在祖母膝下,度过了三十余年的时光。”康熙帝与祖母之间的感情,无疑深厚至极。孝庄的离世,让康熙帝悲痛欲绝。在孝庄的丧仪上,康熙帝极为重视,《清史稿·圣祖本纪》中记载:

康熙帝亲自割辫服丧,居于慈宁宫庐次。在甲戌除夕,群臣劝他回宫休息,他却坚决不肯。

实际上,康熙帝对孝庄太皇太后的尊敬,并非独此一家。清朝众多老臣也对孝庄十分敬佩。在孝庄的灵柩前,群臣依次跪拜,其中一位年迈的老臣跪地痛哭,康熙帝见状,连忙上前扶起,并让大学士张英搀扶。这位老臣名叫杜立德,比孝庄年长一岁,时年已七十六岁。

《清史稿·卷二百五十》中记载:

二十六年,太皇太后丧,杜立德诣京师哭临,上念其老病不任拜起,命学士张英扶掖以行,慰劳甚至。

杜立德究竟有何德何能,能得到康熙帝如此厚爱呢?

杜立德,字纯一,直隶宝坻(今属天津)人,万历年间出生,少年成名,崇祯年间考中进士,却未受明朝重用。清军入关后,杜立德被顺天巡抚宋权推荐给多尔衮,从此获得重用,历任工部、吏部、兵部、刑部等职。因其学识渊博,还曾短暂担任顺治帝的老师。顺治年间,满汉文化冲突严重,杜立德担任刑部尚书期间,铁面无私,连索尼、鳌拜等大臣都对他敬畏三分。顺治曾评价杜立德:“不贪一钱,亦不妄杀一人。”

这样的评价在当时可谓极高,杜立德多次面临权贵威胁,但他始终坚守正道,顺治帝对他十分敬佩。

顺治帝驾崩前,杜立德已经是太子少保、户部尚书。康熙九年,杜立德担任保和殿大学士、礼部尚书、太子太傅。三藩之乱爆发后,康熙帝年轻气盛,连续犯错,孝庄太皇太后特命杜立德与李霨、冯溥等三人辅佐康熙处理军务。杜立德等人耐心指导康熙,帮助他度过了最危险、最焦虑的时刻。在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众人只见图海、岳东、赵良栋等名将在阵前杀敌,却鲜有人注意到杜立德等人在背后运筹帷幄。

康熙二十年,三藩之乱平定,杜立德已年届七十,到了退休的年纪。他上书恳请退休,但康熙帝以“南方初定,诸事繁杂”为由,执意挽留。第二年,杜立德因病不能上朝,再次上书恳请告老还乡,康熙帝不忍,遂下旨封他为太子太师,并派人将他送回天津老家。杜立德从此退出朝堂,在家养病。

然而,康熙二十六年,孝庄太皇太后去世,七十六岁的杜立德因悲痛欲绝,执意让儿子驾车送他到京城哭丧。于是,出现了上述一幕,康熙帝见杜立德拖着病体亲自前来,赶紧让他起来,并让大学士张英搀扶。康熙帝之所以这样做,一方面是出于对老臣的关怀,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杜立德的感激和敬重。

杜立德于康熙三十一年去世,享年八十一岁。康熙帝派皇子参加他的葬礼,谥号“文端”。康熙帝曾评价杜立德:“杜立德秉性厚重,行事正大。直言敷奏,可谓贤臣!”

杜立德去世八年后,康熙帝南巡至天津,特地派人去祭奠杜立德的墓,并召见杜立德的儿子,御笔书写“永言惟旧”四个字赠与杜家后人。

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杜立德生于明朝,却在清朝崭露头角,在满汉文化融合、平定三藩之乱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从康熙帝对杜立德的尊敬和厚爱中,我们可以看出,杜立德不仅在品行上,更在贡献上,都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