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古代时间轴 >

《艾森豪威尔铁腕政策:战俘莱茵大营的残酷生活》

时间:

1945年春,随着苏联红军以摧枯拉朽之势展开猛烈的反攻,希特勒的第三帝国已经摇摇欲坠,濒临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在艾森豪威尔的指挥棒下,美军、英军以及加拿大军团也在西线对柏林发起了猛烈的攻势。自诺曼底登陆以来,西线的盟军已经成功占领了法国及其周边的欧洲小国,不少德军已开始准备投降,然而,大多数的德军士兵仍然选择坚守阵地,誓与希特勒共存亡。在这场战争中,城市中的基础设施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其中交通系统更是首当其冲。

加拿大军团的反坦克队长,对于二战末期德国投降前的混乱场景有着深刻的回忆:“饥饿和恐惧已使德军丧失了战斗意志,在我们距离他们仅有50英尺之时,他们便纷纷倒地,举起双手向我们投降。”蒙哥马利元帅也曾声明,德国北部的50万德军将向他的21集团军投降。

到了5月8日,英国和加拿大军队共俘获了超过200万名德军。这些战俘很快便得到了释放,或是被转交给法国负责战后重建,而法军本身也抓获了30万名德军战俘。

然而,相对于欧洲人对待德军战俘的态度,美军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做法。

美军抓获的首位德军战俘名叫赫尔穆特,下士,他在波罗的海上的佩内明德被俘。另一名德军士兵李比希则在4月17日,德国中部的哥达附近被俘。42年后,他依然清晰地记得,在哥达的战俘营里,没有帐篷,四周仅用铁丝网围了一圈,但很快这里便人满为患。

在战俘营中,德军只能获得极少量的食物,而想要得到这些微薄的食物,他们必须弯腰驼背地向美军表示敬畏,否则就会遭受棍棒的殴打。4月27日,李比希被转移到新的战俘营期间,他们甚至有几天连一点食物都没有。

随着战俘在露天暴露于酷热、饥饿和干渴之下,德军战俘的死亡现象开始出现。为了生存,人们甚至为了争夺一小片面包而相互殴打,每天战俘营中有10-30人因各种原因死亡。甚至为了争夺雨后的一小块湿润土壤而发生争斗,直至死伤无数。

李比希回忆说,他至今都不敢相信,人们可以如此残忍地对待自己曾经的战友。

5月初,斑疹和伤寒在战俘营中爆发。5月13日,李比希被转移到了另一所美国战俘营,著名的“莱茵大营”。这里关押着超过40万名德军,里面甚至连个躺的空地都没有,更不用说食物、水和药品了。

在“莱茵大营”中,据幸存的德军战俘表示,死亡率高达30‰,而1945年德国平民的死亡率仅为1-2‰。

尽管战俘的权利本应受到《日内瓦公约》的保护,但指挥欧洲战事的盟军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以及受美军控制的盟军司令部,却颁布了一系列临时决定和指令。艾森豪威尔甚至划定出那些战俘不受日内瓦公约的保护。

1944年9月,艾森豪威尔在写给妻子的信中明确表示:“上帝,我恨德国人。”在此之前,他面对记者时也直言不讳地表示,德军总参谋部里的3500名军官一个都不留,必须全部处死。

1945年3月,艾森豪威尔提出德国境内的德军战俘只是“被缴械的敌军”,不能算作“战俘”,因此不受《日内瓦公约》的保护。1945年4月26日,盟军司令部对艾森豪威尔的提议批复为仅适用于美军手中的德军战俘,英军则明确拒绝了艾森豪威尔的战俘计划。

艾森豪威尔毫不客气地指出:“在美军设置的战俘营里,德军的待遇不会比难民更好,他们不会拥有一块有屋顶的栖身之所,更不用说其他设施了!”

因此,“莱茵大营”里没有帐篷、营房、厨房、厕所、水,也没有食物。

据现居多伦多的德军战俘乔治·韦斯回忆:“夜晚,人们不得不紧挨在一起,用体温相互取暖。在严重缺水的三天半时间里,我们只能依靠相互喝对方的尿来维持生命。”

在“莱茵大营”中共关押了超过500万名德军战俘。美国人公布的数据显示,其中死亡的人数仅有5000人,但根据当时战俘营中的战俘估计,至少有80万,甚至超过90万人死在了“莱茵大营”里。当然,真实的数字可能我们永远无法得知,因为当时整个战俘营都被美军完全控制,外部组织包括红十字会都无法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