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鹿之战:项羽独力抗秦?诸侯联军幕后真相
巨鹿之战,并非仅项羽一人之力,然而,项羽在其中扮演了主导者的角色。
一、巨鹿之战前的局势分析
我始终坚信,巨鹿之战的爆发,是章邯实施围点打援战术的结果。《史记·项羽本纪》中记载,章邯在击败项梁军后,认为楚地兵不足为患,于是渡河攻打赵国,大破赵军。当时,赵歇为王,陈余为将,张耳为相,三人皆逃入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围攻巨鹿,自己则驻扎在巨鹿城西南的棘原,修建甬道为围城军队输送粮食。
在巨鹿之战爆发之前,章邯已经杀死了项梁,扫荡了黄河以南的反秦起义军。他认为楚地已无威胁,于是渡过黄河攻打赵国。章邯攻破赵国都城邯郸,赵王赵歇和赵相张耳逃入巨鹿城,章邯命令王离、涉间包围巨鹿城,自己则驻扎在巨鹿城西南的棘原,修建甬道为围城军队输送粮食。
王离是秦朝驻守长城的边军统帅,手下有20万军队。章邯以骊山囚徒军参与平定叛乱,后期秦朝不断将关中和巴蜀子弟输送到前线,章邯手下也有20万军队。因此,巨鹿之战的秦军总数量达到40万人。
秦军用40万大军围攻区区一个赵国,这看似杀鸡用牛刀。然而,章邯的目的很明确,他就是要围点打援。王离的20万大军包围了巨鹿城,城中的赵王与赵相四处求援。
赵国仅存的一支军队由陈余率领,驻扎在巨鹿城北,陈余有数万人。但在一次救援中损失了五千人后,陈余不敢再救援巨鹿城。
《史记·张耳陈余列传》记载,当时,燕、齐、楚等国听闻赵国危急,纷纷前来救援。张耳的儿子张敖也带了一万余人前来救援,但实际上只是观望,因为秦军势力强大,诸侯联军都不敢攻击秦军。
最为重要的是秦军的部署。王离军队包围巨鹿城,诸侯联军如果攻打王离,章邯军队就会出动;如果攻打章邯,则无法救援巨鹿城。章邯此举,旨在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的反秦起义军,将战争集中在一起来打。为了达到目的,秦军攻打巨鹿城并不急迫。
秦军在秦二世三年十月(公元前208年)包围巨鹿城,近两个月的时间里,秦军并未攻破巨鹿城。巨鹿城不如邯郸牢固,为何邯郸都能被攻破,巨鹿城却攻不破?
楚国派出宋义、项羽率军救援巨鹿,宋义在安阳停留了46天,只是观望。秦军依然没有攻破巨鹿城,种种迹象表明,章邯并不想快速攻破巨鹿城,他的目标是围点打援,消灭诸侯国仅有的军队。
二、巨鹿之战的经过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羽派遣当阳君、蒲将军率领2万士卒渡河救援巨鹿。虽然战事取得了一些小胜利,但陈余再次请求增兵。于是,项羽率领剩余的军队全部渡过漳河,为了激励士气,他命令所有人击沉船只、砸破炊具、烧毁营舍,只带了三天的口粮食。
第一阶段:破釜沉舟。项羽手下大约有5万军队,他先派英布和蒲将军率领2万士卒渡过漳河,救援巨鹿。这2万士卒与王离的军队交战,取得了一些小胜利。
第二阶段:截断甬道。项羽将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与王离军队交战,另一部分攻打章邯为王离输送粮食的甬道。项羽率军与秦军打了九仗,截断了秦军的甬道,击败了秦军。
第三阶段:消灭王离。项羽与秦军作战时,其他诸侯的军队在边上观望。看到楚军士兵作战如此勇敢,并且即将击败王离时,诸侯联军才加入了楚军,一起攻打秦军。
在楚军与诸侯联军的打击下,杀死秦将苏角,俘虏了主将王离,秦将涉间不肯投降,自焚而死。包围巨鹿城的20万秦军全军覆没。
王离的军队虽然全军覆没,但章邯的20万军队几乎没有动弹。难以想象章邯为何不全力营救王离,大概率是章邯想保存自己的实力。此外,章邯还受制于赵高,由于受到赵高的猜忌,章邯担心自己的安危,也不敢全力与项羽交战。章邯原本想围点打援的战略完全失败。
章邯最大的疑问应该是项羽为何如此能打。秦军与项羽交战九次,依然打不过项羽,抢不回甬道。巨鹿之战中最重要的转折点就是项羽切断的秦军的甬道,项羽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有三个原因:
-
激励士气。破釜沉舟让楚军没有了退路,想活下来,只有打击秦军这一条路。因此,楚军无不以一当十,激发出最强的战斗力。
-
攻击甬道。项羽发现了秦军的弱点,就是甬道。如果项羽攻打王离,就会腹背受敌,章邯就会包抄项羽的后路,项羽就会陷入前后包围之中。如果攻打章邯,就解不了巨鹿之围,还会陷入苦战。项羽并不是有勇无谋,他是兵形势的代表人物,注重形势的变化和灵活应变,利用秦军的弱点,把资源全放在攻打甬道上。
-
狭路相逢勇者胜。项羽与秦军争夺甬道一共打了九仗,可见战争的惨烈。狭路相逢勇者胜,项羽本人也是勇冠三军,他一个人就能杀死百十来人。楚军以一当十,而秦军缺乏拼命的气势,所以被项羽打败。
巨鹿之战,虽然看似项羽一人主导,但实际上,其他诸侯联军并未起到多大的作用。他们只是看到楚军胜利了,然后下场占点便宜。
王离全军覆没后,章邯又受到赵高猜忌,于是率领手下20万人投降项羽。这20万人被项羽在新安全部坑杀。巨鹿之战消灭了王离的20万人,新安又坑杀了章邯的20万人,40万秦军全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