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俄野心遭阻:1856年英法黑海角力,法国为何拦英终结沙俄?
在1853年的历史长河中,沙皇俄国为了扩张其版图至巴尔干半岛,再次点燃了与奥斯曼土耳其的战火。这场战争,如同一场蓄谋已久的阴谋,奥斯曼土耳其在力量对比上明显处于劣势,于是不得不寻求外部援助,将英法联军拉入这场纷争之中。
英法联军在协同作战中,对俄军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使得黑海舰队几乎全军覆没。联军登陆克里米亚半岛,在此地彻底击溃了数十万俄军,几乎将沙俄的精锐力量一网打尽。那段时间的俄国,可谓是哀鸿遍野,举国同悲,家家用白布缠头,户户闻哭声。
这场战争对沙俄而言,无疑是致命一击,至少在短期内,沙俄再无能力组织起如此规模的战争。果不其然,下一次俄土战争的爆发,已经是20多年之后,一代人已经成长,沙俄才敢再次向奥斯曼土耳其发起挑战。
英国原本意图彻底摧毁沙俄,这次出兵,英国人充当了先锋。他们纠集了法国、奥斯曼土耳其、撒丁王国等四国联军,总兵力超过60万人。沙俄这边也不甘示弱,动员了约70万大军。显而易见,这场战争对俄国来说,堪比灭国之灾。
然而,对于其他参战国而言,情况却未必如此。沙俄的兵力几乎倾巢而出,几乎用尽了所有力量。而联军中,除了法国出兵30万人外,其他国家的出兵并未对其国力造成实质性的损害。因此,这场战争呈现出一种不对称的格局。
若沙俄战败,则将面临亡国的命运。即使沙俄取得胜利,也不过是将奥斯曼土耳其击败,英法和撒丁王国仍能全身而退。作为老牌殖民列强,英法绝不可能让奥斯曼土耳其灭亡。
当时,英法已经在战船上采用了蒸汽机,而沙俄的战船仍以帆船为主,这其中的代差显而易见。除了战场上的失利,沙俄在外交上也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战争初期,沙俄曾试图借助普鲁士和奥地利的支持,但普鲁士距离战场过远,而奥地利则反戈一击,要求沙俄尽快投降。
沙皇尼古拉一世承受不住巨大的压力,有人甚至认为,正是这场战争的打击导致他自尽。沙俄损失了50多万大军,耗资8亿卢布,国内起义不断,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摇摇欲坠。
按照英国的要求,沙俄至少要割让克里米亚半岛。毕竟,那曾是沙俄士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领土。沙俄若失去克里米亚,黑海地区将不再属于其势力范围。英国在此有了登陆点,想要彻底消灭沙俄,将更加得心应手。
然而,法国的介入挽救了沙俄的命运。拿破仑三世的法国,虽对沙俄并无深仇大恨,更担心沙俄崩溃后,英国独霸黑海乃至整个欧亚板块。在法国的努力下,沙俄虽然失去了在黑海发展海军的机会,但克里米亚得以保全。
此后数十年,沙俄与法国关系亲密,法国资本大量涌入俄国。相比之下,奥地利成为沙俄重点记恨的对象。黑海地区,不能让任何一国独大。
提及黑海,人们总会想到俄罗斯的黑海舰队无法走出黑海,每次出海都必须向土耳其低头。然而,又有多少人从黑海沿岸其他国家的角度考虑过这个问题呢?土耳其扼守黑海出口,同样需要时刻提防其他国家的觊觎。
黑海曾是奥斯曼土耳其的内海,但随着俄土战争的发展,沙俄逐渐崛起,双方开始平分这一地区。然而,随着沙俄实力的增强,几乎要将奥斯曼土耳其赶出黑海,成为霸主。关键时刻,英法出手,遏制了沙俄的势头。
英法不仅帮助奥斯曼土耳其击败沙俄,还差点将其彻底赶出黑海。若沙俄被赶出黑海,英国将成为黑海流域的霸主,奥斯曼土耳其也将成为英国的附庸。这种局面,任何列强都不愿看到。
如今,多元化的黑海格局,对世界其他各国来说,才是最有利的。尽管俄土两国不愿接受,但世界潮流不可阻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