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古代时间轴 >

秦皇陵坐西朝东之谜:战国竹简揭示神秘面纱

时间:

百家说史

在历史的长河中,关于秦始皇陵的方位问题,曾有一个颠覆性的发现。上个世纪,现代科学仪器对秦始皇陵进行了扫描,得出的结论令人震惊:这座宏伟的陵墓并非朝南,而是朝东,即所谓的“坐西朝东”。

这一发现并非孤立存在。事实上,秦朝历代先公先王的陵墓,如凤翔秦公一号大墓,也都采用了“坐西朝东”的布局。而秦都咸阳的布局亦是如此,并非传统的坐北朝南,而是巧妙地采用了“坐西朝东”的设计。

不仅如此,陕西境内已发掘的近千座秦墓,绝大多数也呈现出“坐西朝东”的格局。秦公陵园中的32座大墓,无一例外,均遵循这一布局。

然而,这一独特的布局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战国竹简为我们揭开了一层谜团。

首先,从鸿门宴的席位问题说起。史记中记载的鸿门宴,项羽东向而坐,范增南向,刘邦北向,张良则西向而立。项羽的这一座位安排,恰好符合“坐西朝东”的格局。在井陉之战中,韩信对李左车的礼遇,以及王陵之母的招降,都体现了这种座位的尊贵。明朝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提到:“古人之坐,以东向为尊。”而清代《礼经释例》中也认为:“室中以东向为尊,堂上以南向为尊。”

然而,这种以“面东”为尊的席位排序,是否就是秦始皇陵“坐西朝东”的原因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周朝的坟墓布局,仍以南北向为主,与宴席座次无关。

接下来,战国竹简为我们揭示了秦人“坐西朝东”的真正原因。过去,关于秦人为何“坐西朝东”,有诸多解释,如秦人野心向东扩张等。但这些解释似乎都显得有些牵强。实际上,这一习俗的根源,与秦人的起源密切相关。

长期以来,秦人被认为是起源于西部,史记中记载“在西戎,保西垂”,因此“秦为西戎”成为千年来的主流观点。然而,近代国学大师王国维在《秦都邑考》中提出,秦人祖先起源于戎狄。近代学者考证发现,与秦人起源相关的文化现象,如颛顼等人物,以及“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等,都与东方密切相关。

本世纪,清华简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证据。《系年》中记载:“飞(飞廉)东逃于商盍(商葢),成王伐商盍,杀飞,西迁商盍之民于邾,以御奴之戎,是秦先人。”这里的“商盍”,即为“阉”,是周人对战败后商盍之民的侮辱性称呼。因此,周人统治下的商盖之民聚集区被称为“奄”。

因此,秦人起源于山东,是东夷的一部分。考古发现,东夷墓葬头向尚东,即“坐西朝东”。这一习俗可能与太阳从东方升起有关,由于山东靠近大海,太阳东升更为壮观,或让东夷认为“天国在东方”。

也就是说,秦人从东方迁至西部后,并未改变“尚东”的习俗,因此秦始皇陵“坐西朝东”等布局便应运而生。当然,秦人以“坐西朝东”为贵,并不意味着将房屋盖成东西向,而是依然遵循坐北朝南的传统,以适应中国的气候特征。

最后,由于汉承秦制,西汉王陵朝向大多坐西朝东,如汉高祖长陵、惠帝安陵、景帝阳陵等。刘邦来自东部沛县,因此西汉王陵坐西朝东,与其来源也有关系。然而,东汉之后,陵墓的朝向又恢复到了坐北朝南。此后,中原王朝的陵墓基本上都采用了坐北朝南的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