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古代人物 >

雍正王朝:三爷胤祉的夺嫡心路 消化野心的转身之道

时间:

在众多电视剧的精彩演绎中,三爷胤祉的形象似乎并未那么显赫,甚至有人认为在九子夺嫡的风云变幻中,他是最缺乏争夺欲望的皇子之一。

综观其一生,他似乎缺乏老四和老八那样的政治手腕,总是以一副闲散三王爷的形象示人。这样的形象,不仅让诸多皇子们感到轻松,就连观众们在观看时,紧张的心情也会随之缓解。

三爷学识渊博,他身边的文人学士们看似柔弱,却从未拉拢过官员,对四爷更是忠心耿耿。然而,这位看似闲散的王爷,真的就没有过夺嫡之心吗?

我们先来看看这些皇子们身边聚集的都是些什么人。大阿哥的门人性格直率,太子的门人则忠心不足,愚笨有余。四爷的门人都是实干家,八爷党的门人则是懂得钻营的官商。相比之下,老三身边的文人学士们似乎都有些酸腐,他们在一起修书,很少有引人注目的活动。

然而,著书养士,永远都不会是心无城府之人。如果老三从头到尾都没有夺嫡之心,关上门来一心只读圣贤书,那么他怎么可能对大阿哥巫祸太子这种事情一清二楚呢?

显然,他只是用一种不问世事的文人形象来掩饰自己,实际上他对朝堂的局势十分洞悉。

老三给人的印象成了清流一派、百无一用的书生,连康熙都对他没有什么期许。在电视剧刚刚开始的时候,其他几位皇子都被康熙安排了活儿,老大管着宗人府,太子自不必说,老四动不动就被皇帝派出去出差,也是常常办得出色,老八手下是户部。

而老三则没有什么实权,也基本和其他官员没有交集,鲜少有拉拢人的机会。在四爷追讨国库亏空一案之中,老三也借了户部的钱编书,康熙知晓之后也不但没有责备他,还拿出大内的前补贴了他,这让老三不禁有些洋洋得意。

太子第一次被废时,老三也是蠢蠢欲动,而且历史上他的手下孟光祖也没少替他笼络官员、各地串联,只不过老三文事上名声太盛,最后没有得到一票。

老三夺嫡欲望最明显的一次就是热河宴请蒙古王公之时,老三在背后做足了功课,不动声色的准备好了送给蒙古王公的书籍。可惜当时老八当时占尽了优势也刚刚封王,康熙最终让他来主持大局。

老三得到了这个结果之后是相当落寞的,剧中还给了他一个特写,他一人默默回到府中,就是李绂喊他他都没有回应。只是一个小小的掀起衣角缓缓落座的背影,却已经将老三的心思述说殆尽,可能从这个时候开始,老三就已经急流勇退,开始劝自己放下了。

康熙爷的几个皇子之中,多的是对夺嫡屡战屡败的小强,但是有自知之明一点就通的也就老三一个。

后来热河兵变,老三被意外封王,也成功掰倒了大阿哥,算是又风光回来了。但是这又如何呢?老三清楚康熙封他王还是想要牵制八爷党,并非是看中自己这个人,所以他也最终放下了夺嫡之心。

老三读了那么多书,汲取了历朝历代皇室兄弟相争的教训,他清楚自己不是当皇帝的料,也开始为自己铺后路了。

老三的野心是自我消化掉的,他最大的问题还是气场不足,在朝中没有威慑力和吸引力,自然没有可夺嫡的资本。

除却这些夺嫡小九九,老三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人,在这场夺嫡之争中,也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比如百官行述被烧之后,众人表情各异、各怀鬼胎、好不精彩,而老三竟然哈哈大笑:“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其他皇子笑是因为他们多少有把柄在百官行述之中,乃是一种放松的笑,而只有老三的笑是极其讽刺而豁达的,因为他知道这里面必然没写着自己的脏事。

在康熙驾崩的那晚,一帮兄弟在康熙窗前扭打起来,老三静静抱着几个岁数最小的弟弟,后来张廷玉宣布诏书上写的是四阿哥之后,老三是第一个俯首称臣,对四爷拥戴的。可以看出老三虽然年纪最长,但是最知道明哲保身。

后来李绂先给他透露了考题泄露的事,他其实也怕事不想管,但最终还是叫李绂去找李卫,说明他对朝中的局势还是非常清楚,依旧是一个看似羸弱不堪却十分精明的文人。

除了老四和老八,老三确实是康熙几个儿子之中最有脑子的人。但是老三输在没有势上。

八爷笼络人心有着一手好手段,就是赏给给弘时看病的太医都是一出手一千两银子,他这般疏财收买人心,跟随他的肯定会多。

而自古文人就不容易被收买利用,老三也十分知趣,晓得什么该要什么不该要,保持着为人臣子该有的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