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枭雄李渊:开国皇帝的隐痛 李世民光辉下的存在感缺失
李渊的一生,本该是载入史册的辉煌篇章,却无奈在后人眼中,他似乎被一笔带过,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慈祥长者,他的存在感,似乎被李世民那耀眼的光芒所淹没。
他的生平,似乎仅剩下两个简洁的节点。 其一,公元618年,在古都长安,他高举义旗,登基称帝,开创了唐朝的辉煌。 其二,公元626年,他拱手将皇位禅让于李世民,自己甘愿退居幕后,成为太上皇。 在这两点之外,关于他的记忆,似乎就变得模糊不清。
有人将这一切归咎于李世民,认为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篡改史书,大肆吹嘘自己的功绩,而将李渊的成就一笔带过。 然而,这只是表象,真正的根源,或许在于李渊的一个错误决策。
李渊的错误,使得李世民势力壮大,尾大不掉 回溯到李渊起兵反隋的年代,长子李建成已年过二十七,次子李世民则是二十岁,两人都已成年,且都是李渊麾下的得力助手。李建成擅长文治,主要在后方策划战略,调度兵力;而李世民则擅长武治,冲锋陷阵,身先士卒。
李渊登基后,依照传统的儒家思想,立李建成为太子。这一决定无可厚非,即便李世民也需心悦诚服。然而,李渊心中也疼爱次子,跟随自己征战沙场多年,立下赫赫战功,但太子之位只能授予一人,如何补偿李世民呢?
李渊便找到李世民,语重心长地说:“老二,太子之位已经给你哥哥建成了,这是传统,不能破。你也别难过,你不是擅长打仗吗?去击败王世充和窦建德,我会重重赏你。”
李世民明白,自己必须拼尽全力,在沙场上屡立战功,才能与哥哥李建成平起平坐。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带领兄弟们出征。
公元622年,李世民大败王世充和窦建德,将二人擒获至长安,一时风头无二。李渊喜悦之余,也履行了对李世民的承诺,决定给予他一份厚重的赏赐。
然而,赏赐什么才合适呢?
论爵位,李世民已是秦王;论官位,他已是太尉,主管全国军事,尚书令,主管全国行政,已是皇帝之下的一把手。论金银,李世民早已视金钱如粪土,他的地位,早已无需金钱来衡量。
于是,李渊独具匠心,封李世民为“天策上将”。这个称号有何特别之处呢?
首先,地位极高,名义上仅次于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但实际上唐初无人担任这三个职位,因此,李世民的实际地位便是三把手,仅次于皇帝和太子。
其次,天策府可以自行招募属官,这是天策府最强大的武器。
凭借这一权利,李世民广纳英才,招降纳叛,天策府迅速成为人才济济的“小朝廷”,如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尉迟恭、侯君集、秦叔宝等,皆是一代英才。
然而,随着李世民权力的不断膨胀,天策府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一个足以与朝廷抗衡的势力。李渊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慌忙调整策略,联合太子李建成打压李世民。
李渊并非一个慈祥的父亲,他利用李世民牵制太子李建成,防止李建成急于继位,做出冲动之事。
李渊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他的先祖是东晋十六国时期西凉国的开国君主李嵩,爷爷是西魏时期的八柱国之一李虎,与独孤信、宇文泰等名将结为兄弟。李渊的小姨夫是隋文帝杨广,他的表弟是隋炀帝杨广。
总结一句,李渊出身于关陇贵族集团。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集团就是上流社会,普通人根本没有逆袭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李渊能够用1年的时间就建立了大唐,而朱元璋要辛苦干15年。
李渊和太子李建成,就是关陇集团贵族的新代理人,他们代表的是旧贵族的利益。
反观李世民,他在各种战争中收纳各种各样的人才,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新”。他们不属于旧贵族集团,甚至就是隋朝的起义军,因此,天策府,就是一个新贵族的利益集团。
太子与李世民之争,其实也就是旧贵族与新贵族之间的战斗。
随着李世民权力的不断膨胀,新贵族集团不断的发展壮大,他们的野心也越来越大,他们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他们的终极目标就是“上市变现”,也就是推李世民登上帝位。
这一点,已经是李世民所不能掌控的了,或者说,是李世民必须要做的,无论他愿意不愿意,那么多“风险投资人”已经把全部身家都投给了他,他就必须让这些“投资人”获得丰厚的回报。
玄武门之变,已经不可避免,不是初一,就是十五。
玄武门之变后,李渊已经满盘皆输 玄武门之变,我们一般认为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之间的兄弟反目,但其实,它是李世民和李渊之间的较量,李建成,只是一个马前卒而已。
公元626年,李建成花重金收买了李渊的一堆小老婆,让他们吹枕边风,给李世民上眼药,李世民收到内线消息,立马展开反击,亲自到李渊面前打小报告:“父亲,哥哥李建成和我的小妈们搞暧昧,玩咏鹅”。
戴绿帽这件事,是个男人都不能忍受,更何况是堂堂大唐皇帝,李渊说:“知道了,明天开会我就削他”。
当时正好李渊有个妃子张婕妤在场,她把这个消息通报给了李建成。李建成本来想避避风头,第二天不去上早朝了,但是一想,怕个卵,我的手下也都不是怂包。
第二天,李建成和李元吉骑马刚走到临湖殿,突然感到一阵杀气,还是怂了,准备返回,这个时候,李世民在后面喊了一嗓子:“大哥,别走啊,来聊会儿”。
李元吉先沉不住气,拿起箭就射出了三发,但是都没有射中,李世民这边张弓搭箭,一把射中了李建成,李元吉迎上去,用弓弦勒住了李世民,尉迟恭赶来,一刀结果了李元吉。
随后,尉迟恭奉命赶到李渊所在的太极宫,因为他还有一个重大的任务,也是玄武门之变中最核心的任务,控制李渊。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李渊当然早就收到了消息,他召来了自己的手下大臣裴寂等人,看着尉迟恭鲜血淋漓的闯进来,李渊问:“你要干什么?”
尉迟恭嘿嘿一笑:“皇上你别慌,太子叛乱了,不过被我们秦王李世民带兵给镇压了,我奉命前来保护你”。
李渊明白,这哪里是保护,分明就是软禁了。
尉迟恭接着说:“现在请皇上干两件事,第一,下旨赦免这次参与平叛的人,第二,让京城各军统一接受秦王的领导”。
李渊问裴寂:“老伙计,这件事,你怎么看”。裴寂说:“秦王文治武功,人心所向,我看可以立为太子,您老人家也可以早点退休抱孙子了”。
听到裴寂这样说,李渊明白,自己已经彻底输了,原本想玩一把平衡,没想到被李世民给玩坏了,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其实,以李渊的实力,放手一搏宣布李世民叛乱,也不是没有可能,但是,那样的话,刚刚建立的大唐就会再次分裂,战乱不可避免。
李渊毕竟是60岁的人了,也想过几天舒服日子了。于是,他选择了顺从。
3天后,李渊立李世民为太子,所有军国大事均由太子处理,2个月后,李渊正式交班,李世民登基为帝。
天策府的新贵族集团们终于把“李世民”成功运作上市了,封侯拜相不在话下。当年的风险投资,获得了百倍,千倍,万倍的回报。
李渊退休了,60岁,正好是今天普通老百姓退休的年龄,不过,说李渊退休,有点不太准确,应该算退居二线吧,毕竟还顶着“太上皇”的头衔。
李世民也算给李渊面子,自己当了皇帝也没有把老爹撵出皇宫,还让他住在太极宫,长安皇宫里最大,最奢华的一个宫殿。
一住三年,李世民开始对太极宫大幅裁员,把宫女们都撵出宫了,李渊明白,李世民这是逼自己搬家啊,可是天下之大,能搬到哪里呢。既然我和儿子的身份对调了,那房子也对调一下,我就搬到原来的秦王府吧。
李渊就对李世民说:“秦王府风景不错,很适合养老,我就搬到那里去住吧”。
在秦王府,李渊就彻底成了一个退休老头,李世民每天忙的起飞,不是打突厥,就是打高句丽,早就忘了老爹的存在了。
李渊闲来无事,就研究造人,毕竟,别的不让他干,女人还是管够的,就是在这期间,李渊生下了滕王李元婴。
就是这个李元婴在江西南昌盖了一座“滕王阁”,后来有人请诗人王勃在这里吃饭,酒足饭饱之后,有人让王勃即兴赋诗一首,王勃就写下了那首非常著名的《滕王阁序》。
李渊在这里住了6年,6年的时间里,李世民来看望老爹的次数屈指可数。
有一次,李世民打败了西突厥,来老爹这里庆祝,顺便让老爹看看,你当年起兵还要仰仗突厥人,我现在已经把他们踩在脚下了。
也许是酒喝到位了,李世民又回想起以前父子情深的往事,居然要亲自给李渊抬轿子,吓的李渊赶紧下来,毕竟,他没有喝醉,头脑还是清醒的。
回去后,李世民决定要在皇宫里给父亲造一座宫殿,把父亲还接回宫里住,就是后来的“大明宫”,可惜,大明宫还没造好,李渊就去世了。
你说李渊真的就心甘情愿的窝在秦王府里,研究“造人”吗?未必,毕竟曾经是一代枭雄,但是,奈何时代的列车无情的从他身上碾压过去,他还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帝王的滋味,就被抛下了列车。
英雄暮年,宝刀已老。虽心有不甘,但事实证明,李渊的最后一步棋,是下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