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古代人物 >

诸葛亮握双权 黄袍未加身:揭秘赵匡胤与诸葛亮的权力差异

时间:

谈及“黄袍加身”,许多人存在一个普遍误解,以为这是由下属强加于上司的一种行为,实则这种理解完全颠倒了两者之间的关系。

“黄袍加身”的典故起源于宋太祖赵匡胤,让我们一同回顾他是如何完成这一壮举的。

据《宋史·太祖本纪》记载:当时军校们手持兵器,排列在庭院之中,宣称军队无主,愿推举太尉赵匡胤为天子。赵匡胤尚未作出回应,便有人将黄袍披于其身,众人纷纷跪拜,高呼万岁。

仅从这段描述来看,似乎赵匡胤是被手下人胁迫的,但若回顾整个黄袍加身的全过程,便能洞察其背后的真正策划者。

关于“黄袍加身”的真相,以下是几个关键点:

  1. 借假情报,制造兵变。 在赵匡胤发动兵变之前,他担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后转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掌握军队兵权。事变前,有假消息称北汉勾结契丹进犯后周,这个消息显然是赵匡胤一方故意散播的。宰相范质等人未能识破这一阴谋,从而导致陈桥兵变,黄袍加身,这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的谋略。

  2. 黄袍加身。 《宋史·太祖本纪》记载:赵匡胤率军至陈桥驿,夜半时分,军中将士聚集驿门前,宣布赵匡胤为皇帝。虽然有人劝阻,但无人听从。天快亮时,将士们来到赵匡胤寝室外,赵匡义进入房间报告情况,随后便是黄袍加身。

显然,赵匡胤军队中的将士直接宣布他为皇帝,若没有赵匡胤的同意,那就是谋反。这种事情没有十足把握,无人敢轻易尝试。

  1. 朝廷中几乎无人抵抗。 赵匡胤率军回都城后,仅后周副都指挥使韩通计划抵抗,但韩通一家很快就被赵匡胤的亲信王彦升所杀。若赵匡胤没有谋划,韩通不可能轻易被杀。事实上,赵匡胤已经安排好自己的人来控制开封城,一旦有反抗势力,便立即予以消灭。

  2. 禅让诏书早已准备。 《宋史·陶谷传》记载:赵匡胤准备受禅时,没有禅文,陶谷从怀中拿出禅位制书说:“已经准备好了。”可见,这一切都是经过精心策划的。

实际上,你以为的黄袍加身,是主公受到下属胁迫而被迫实行的,而真正的黄袍加身,则是主公与亲信下属共同策划的结果。

诸葛亮为何没有被手下黄袍加身?

主要原因在于诸葛亮本人并不愿意。

诸葛亮是一位有着政治理想的纯粹政治家,尽管掌握大权,但他从未想过篡位。与司马懿不同,诸葛亮从未将军政大权世袭化,而是在临终前将权力归还朝廷。

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他的理想就是像他们一样出将入相。他在隆中对为刘备提出兴复兴室的战略,并将其付诸实践。诸葛亮将战略视为自己的理想,致力于实现这一目标,五次北伐,即使成功希望渺茫,他也从未放弃。

诸葛亮的为人处世风格也影响了手下人。主公有野心,手下便有一帮野心家;主公仁慈,手下人也会仁慈。诸葛亮光明磊落,不搞阴谋诡计,对待政敌也是堂堂正正的,手下人自然也是如此。

如果有人胆敢给诸葛亮黄袍加身,那被诛三族的就是这个人。诸葛亮绝对不允许属下败坏他的名声。并非所有人掌握军政大权都一定会篡位,司马懿和赵匡胤会,但诸葛亮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