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世界历史 >

苏联百万青年拓荒北大荒,传承老大哥智慧薪火

时间:

我们对生产建设兵团在“北大荒”这片土地上开垦,并将其最终变为美丽富饶的“北大仓”的经历,可谓是耳熟能详。然而,你是否知晓,我们当年在北大荒的垦荒之旅,其实是受到了苏联老大哥的启发与指导?

追溯至1954年,苏联遭遇了严重的粮食短缺,为了缓解这一困境,1956年8月16日,苏联政府作出了一项重大决策,即大规模组织人力前往哈萨克斯坦、伏尔加河地区、西伯利亚以及乌拉尔大草原进行垦荒增产。

当时,超过五十万名苏联共青团员从全国各地齐聚这些荒凉未开发的土地,投身于垦荒事业。苏联共青团员们的不懈努力,最终为苏联新增了超过45万公顷的农田。

为了吸引大量的年轻劳动力到新开垦的土地上,苏联政府给予了共青团员们一千万卢布的交通津贴,并在接下来的十年中,提供了超过两千万卢布的经济贷款。同时,在这些地区的住房建设和各项投入,在五年时间里累计超过了20亿卢布。

在1954年至1956年期间,共有超过170万人次投身于苏联的“北大荒”垦荒运动。到了1956年,苏联的谷物产量达到了1.25亿吨,其中有一半的产量来源于这些新开垦的土地。赫鲁晓夫曾在他的回忆录中这样写道:“在与自然的抗争中,你不能战胜他,只能适应他。但无论遇到何种困难,在新开垦的土地上,面包总是最便宜的。”

然而,大量劳动力从苏联中央地区向农业生产地区急速流动,也对社会发展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1974年,苏联宣布开辟第二块“北大荒”,这次是在苏联位于欧洲的部分。

在苏联的“北大荒”垦荒运动中,阿拉木图地区重点发展了畜牧业。大规模的畜牧业发展导致了草原的大面积减少,为60年代初的危机埋下了隐患。

历史的脚步迈进1958年,中国也开始了对东北“北大荒”的大规模开发。众多知识青年、退伍军人和国家干部纷纷来到北大荒,挥洒汗水,奉献青春,在那里建立起了座座国营农场和军垦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