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世界历史 >

曹操执意杀华佗 12年后真相大白:决策正确!

时间:

东汉末年,宦官把持朝政,导致天下大乱,民不聊生,农民起义风起云涌。为了维护统治,朝廷不得不将军权下放至地方,从而引发了群雄逐鹿的壮阔场面。一时间,英雄辈出,曹操便是其中之一。他本想辅佐汉室,但最终却走上了与朝廷对立的道路,沦为汉贼。

然而,这位枭雄曹操,性格阴险狡诈,多疑善变,喜怒无常。他常常以荒谬的理由夺人性命。他曾宣称“吾好梦中杀人”,便残忍地杀害了自己多年忠实的仆人——水桶。他又以稳定军心的名义,杀死了分粮官。更有甚者,连神医华佗也未能幸免于难。

华佗,东汉末年与张仲景、董奉齐名的神医,他医术高超,救死扶伤,曾为关羽刮骨疗毒,留下了千古美谈。然而,曹操因头疼之疾,请华佗为他治疗,最终却以谋害自己为理由,将华佗残忍杀害,即使手下极力劝阻,曹操也固执己见。

那么,曹操究竟有何理由非杀华佗不可?直到12年后,人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曹操的决策是正确的。

华佗,这位神医的形象与其他两位神医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深入民间,他的足迹遍布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领域,他都创造了无数的医学奇迹。华佗出生于安徽亳州地区,自幼刻苦读书,文采出众,为后来学医提供了坚实的知识基础。东汉朝政混乱,地方豪强争斗不断,瘟疫肆虐,这一切都让华佗看在眼里,他立志悬壶济世。

华佗行医并无传承,主要依靠自己的文化水平和理论基础,学习前朝的医学经典。在实践中不断钻研,优化自己的医学技能。据《三国志》记载,华佗擅长养生之术,用药得当,内服针灸手段齐出,药到病除。最值得一提的是,华佗利用某些具有麻醉性能的药品作为麻醉剂,虽然在此之前已有先例,但多用于暗杀和战争,唯独华佗将其用于治病救人,因此很多学者认为,华佗是世界上最早做麻醉外科手术的医生。

对于关羽的刮骨疗毒,原本也要进行麻醉后再进行,但最终被关羽拒绝,只可用铁环固定住手臂后进行救治。这种先进的医疗技术手段,却为华佗引来了杀身之祸。

曹操的头风疾病

在《三国演义》第78回中,提到了曹操的疾病。曹操自从安葬了关羽后,每晚都会梦见关羽,十分惊恐。众人告知他应当换地居住,后再建造住所。在建造住所期间,曹操砍伐了跃龙祠旁的一颗大梨树,鲜血迸发,因此受惊返回。自从这件事后,他的病症似乎加重了,每晚都因噩梦惊醒,醒来后头疼不已。由此可见,小说中对曹操病情的描述难免有夸张成分。

正史中关于曹操头风的记载更具可信度。明朝时期就有相关文献记载,“浅而近者,称之为头痛,深而远者,称之为头风,并且不易医治,痊愈后也有可能复发”。据此,三国时期曹操的表现可能就是此病症。

曹操和华佗的交集

根据推测,曹操杀华佗这件事不可能发生在关羽被杀之后。因为根据《三国志》中的说法,曹操得知自己患有头风,手下谋士曾经为他介绍名医华佗。这件事情之后,才有了儿子曹冲患病以及去世的突发事件。

曹操因头疼把华佗招进宫后,经常在其身边服侍,跟随治疗。但曹操的病情似乎很难得到控制,每天头疼,每次病发都会头晕目眩,痛不欲生。最初,华佗采用针灸疗法能够控制病情,但随着曹操每天政治事件的增多,这种保守疗法难以维持。华佗不得不提高频率,每天都为其诊治,待在曹操身边很长时间。

从这一方面也能否定《三国演义》中曹操患病仅仅一年的说法。真实的情况是曹操早就患有此病,原本轻微,随着每天工作量的增加,病情越发严重。华佗也并非一开始就要砍开曹操的头颅,他是在病情不那么严重时进行保守治疗。

因为病情没有彻底根治,华佗又很长时间都难以返回家中,内心焦急之下便以家书到此为理由请求回家,后来又遇到妻子患病,很长时间未曾返回。曹操后大怒,几次派人前去查看,并下令,若他的妻子真的有病,可赐于适当米粮钱财,若华佗说谎,便可以直接抓捕归来。

手下谋臣荀彧得知此事曾劝解称,华佗乃是当今医术奇才,不可如此对待。不料曹操执意不肯听从,说天下之人千万,难道没人比得上这一个鼠辈?从这一点上早就注定了华佗的死亡的最终结局,但对华佗的处理并非当即进行。

强令华佗返回时,曹操已经病入膏肓,每日头痛欲裂,意识也经常处于不清醒的状态。得知华佗被抓捕回来后,再次让他医治。在华佗看来,仅靠外服和针灸对曹操的病情已经毫无作用,要想彻底根治病情,就只能动手术。

华佗是一个行医治病之人,并没考虑曹操对这种治病方式的接受程度,故而直言病根在脑中,要想根治,首先要进行麻醉,其次再用利斧砍开头颅,治疗完成后再进行缝合。曹操得知这种方法后勃然大怒,认为华佗要害死自己。

首先在当时人们的世界观中,并不存在内科手术的思维,砍开头颅就意味着死亡,尤其是对于曹操这种多疑的人来说,一个有逃跑经历的身边之人,竟然要用利斧开颅,于情于理都无法让他相信。所以将华佗抓起来严加拷问,后来甚至下达了斩首的命令。

一代神医就此陨落,属下曾多次进行劝解,但曹操依旧没有改变决定,非要杀死华佗不可。按正常情况来说,即使曹操担心华佗有谋害之心,将其长时间关押即可,实在没有必要斩草除根。但在12年后我们会发现,曹操这样做其实是有道理的。

真正原因

其实,曹操对华佗的处理并不像《三国演义》之中那般武断。早在决定抓捕华佗之前,曹操就已经经过了十分慎重的考虑。多次下令华佗返回京城,足以说明曹操对此人的看重。当发现华佗久久没有踏上归程之后,曹操也没有进行抓捕,而是先派人去他的家乡调查。

从上述情况来看,曹操对华佗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但最终华佗的谎言被曹操揭穿,华佗被抓捕归来后很快被关进大牢。在这种情况下,曹操依然没有第一时间就把他杀死,而是经历了漫长的审判和定罪过程。

众所周知,在封建社会的制度下等级十分深远,下级对上级而言,就是附庸和奴隶,所谓的自由是在一定的空间之内的。如果因欺瞒或谎报来骗取自由时间,将会犯下重罪,尤其是曹操这样位高权重的人,必定会受到相应惩罚。

至于真正的量刑尺度,还要根据曹操本人来决定。从当前曹操的位置来看,其身份和皇帝相差无几,欺骗曹操罪名等同于欺君,所以将其处死无可厚非。

而在12年以后,曹操杀掉华佗的真正作用也体现了出来。曹丕篡汉自立为皇帝,当上皇帝的他终于明白华佗当年为什么非死不可。曹操掌权而不称帝,目的就是为曹丕铺路。正所谓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虽然不是皇帝,但有触犯其权威者必杀之。

曹操此举就是为了立威,只有这样,属下们无论官职阶位都会对曹操产生畏惧。而此时的他尚且只是魏王的头衔,如今有了华佗的前车之鉴,曹丕又是皇帝的更高层位置,即使“被逼退位”,也因为有曹操的立威,手下不敢轻举妄动。

也就是说,曹操把华佗处死是思考良久的结局,并非怀疑此人对他有害,而是因为担心华佗不除,后续会有人群起而效仿,所以才会无奈将其处死。

这种思维模式也十分符合曹操奸雄的特点,在政治大局上必须做到长远考虑。任何一个对子孙后世存在威胁,或有损权力和统治稳固性的存在都必须消除。

参考文献

[1]吕航.亦正亦邪曹孟德[J].文史天地,2024,(07):5.

[2]宋飞滨,陈芋屹,吴剑坤.曹操vs华佗:因头风病引发的“医疗纠纷案”[J].药物与人,2024,(05):3.

[3]王木木.华佗之死:《三国演义》里的一起医患纠纷[J].青少年法治教育,2023,(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