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号历史 > 古代人物 >

江苏考古惊现汉朝炒钢奇迹:千年古法领先欧洲1900年

时间:

传承千年的兵魂:西汉炒钢之谜

在历史的长河中,西汉时期的陈汤,以其英勇的战绩和非凡的胆识,留下了一句流传千古的名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而他的另一句名言,“夫胡兵五而当汉兵一,何者?”更是揭示了“一汉敌五胡”的奥秘。这句话之所以深入人心,离不开汉军的强大装备,而这其中,铁器的先进技术和钢的运用起到了关键作用。

东汉时期,道家经典《太平经》中记载了一段神秘的故事:“使工师击治石,求其铁,烧冶之,使成水,乃后使良工万锻之,乃成莫邪耶。”这便是我们熟知的“百炼钢”的起源。而《刀铭》中的灌钢法,更是将铁器的制造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然而,陈汤“一汉敌五胡”的背后,是铁器技术的领先,还是西汉时期已经掌握了钢铁制造?这一谜团,直到江苏徐州楚王武库的考古发现,才得以解开。

楚王武库:西汉炒钢的实证

1984年,江苏徐州云龙区兵马俑路,考古工作者发现了“楚王陵”,墓主为西汉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在楚王武库中,他们发现了堆满各式成捆的实战楚汉兵器,其中许多武器保存完好,甚至依然锋利无比。

更令人震惊的是,北京科技大学冶金与材料史研究所的研究结论表明,西汉初期,中国钢铁技术正处于发展时期,淬火工艺、冷锻技术、炒钢制作均已应用。

根据史书记载,第三代楚王刘戊死于公元前154年,因此,楚王陵的年代下限为公元前154年。这表明,当时中国已有炒钢技术,并以此制造了大量兵器。

炒钢:世界最早的炼钢技术

所谓的“炒钢法”,是以生铁为原料,在冶炼过程中不断搅拌,使其含碳量介于生铁与熟铁之间。生铁含碳量超过2%,熟铁的含碳量低于0.05%,而钢的含碳量则介于两者之间。

江苏徐州考古的发现,将中国炒钢历史前推了三百余年。楚王武库成为世界上最早的炒钢证据,时间是西汉早期。考虑到技术推广运用时间,炒钢的出现时间应该还要早,估计在汉初甚至秦朝时已经出现。

汉朝冶金技术的辉煌

楚王武库之后,考古发现的多座西汉冶铁遗址中,均有炒钢遗存。河南巩义铁生沟冶铁遗址、河南南阳瓦房庄冶铁遗址等,都出土了大量的炒钢产品。

汉朝不仅拥有大规模的冶铁能力,还能大规模炼钢。这带来了两个基本变化:一是更大范围使用铁制工具,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国家实力增强;二是拥有更多更锐利的兵器,汉军战斗力更强。

相比之下,匈奴的铁器还未普及,很多都是石制、骨制箭矢。在这种情况下,汉朝想要击败匈奴的障碍,其实就是距离,就是能否找到匈奴军队。史书表明,汉武帝之后,在兵力悬殊不大的情况下,匈奴总体的确打不过汉军。

欧洲的借鉴与反思

相比之下,欧洲掌握炒钢法的时间,要晚得多。蒙古西征后的十四世纪,欧洲才会制作生铁;十八世纪中叶,英国才“发明”了炒钢法。但问题是:欧洲自己学会制作生铁,还是蒙古西征带去的?英国真的是自己“发明”了炒钢法,还是学习了中国技术?

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中国:发明与发现的国度》书中指出:“那些奠基现代世界的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以上均来自古代中国。”这句话,无疑是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最好诠释。

参考资料:《太平经》、《汉书》、《刀铭》等